張鵬翮如今,可以說是劉漢帝國的治河權威,對黃河的治理研究深入,原本對薛蟠所言,不以為然。
但是聽到後面,卻被薛蟠勾畫的前景,吸引住了,不等薛蟠說罷,便起身急匆匆向後面走去。
林如海不明所以,茫然起身,薛蟠扶著他跟著到後面去,只見張鵬翮已經取出一副自己親制的黃河下游流域圖,仔細瞧看。
薛蟠扶著林如海走到他身邊,也探頭往圖上看。
薛蟠的這個治河建議,並不是拍腦門空想出來的,而是作為後世人,習慣的便是黃河北流入渤海,而非如今的南向奪淮入黃河。
實際上,按照既定歷史,黃河在一百多年後,也就是十九世紀中葉,會再次重大改道,自行恢復北流,結束奪淮入海的歷史。
薛蟠的這個建議,不過是把這次重大改道提前,從自然改道變成人為改道。
雖然,修繕北宋黃河故道,不是一個小工程,工程量巨大,花費自然不菲,沒有個幾千萬兩銀子根本完不成,也不是短時間能夠竟全功的。
但是,如果真的能夠人力讓黃河改道,就像薛蟠說的那樣,現在深受黃河水患影響的安徽、江蘇等地,將徹底消除水患,經濟民生將不再受水患之苦,大為發展。
現在,劉漢帝國每年花在治河上的專款費用,少則數十萬兩,多則一兩百萬兩。
修繕北宋黃河故道,人力使黃河改道之後,重金修築的堤岸,多了不敢說,能保五十年平安,單是節省的治河款項,就足以彌補一次性支出的修河開支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更不用說還有其他方面的所得,影響堪稱深遠。
張鵬翮在黃河下游流域圖上比比劃劃,口中唸唸有詞,越看情緒越亢奮,越想薛蟠的這個提議越妙,擊節嘆道,“一葉障目,一葉障目呀!老夫治河多年,卻一直只顧眼前,只會會現有河堤修修補補,以致疲於奔命。
“薛賢侄雖然不懂治河,卻能跳出桎梏,天馬行空,另闢蹊徑,你說得沒錯,若是能趁現在黃河北流水少,大力修繕故道,雖然一時間花費巨大,但是如果真能讓黃河恢復北流,那必將是影響百年的偉業!
“薛賢侄此議甚妙,畢其功於一役,如此治河,必能保黃河下游數十年安穩,比老夫這些年的修修補補,高明百倍!
“老夫這就上書,建言此策,不管朝廷以為如何,老夫都會據理力爭!
“老夫有信心,說服朝廷,接受此策,唯一可慮的,就是此項治河費用,所從何來!
“朝廷這一次雖然有了幾千萬兩的意外之財,但是全國上下用錢的地方很多,總不能全部花在治河上。”
薛蟠笑著說道,“小子對經濟之道,頗有些心得,只要此議能成,小子有辦法,為老大人掙出這筆治河專款!”
張鵬翮大喜過望道,“當著如此?”
薛蟠說道,“在老大人面前,小子哪敢虛誇海口?”
張鵬翮哈哈笑道,“好好好!賢侄果然不愧是少年英才,老夫相信你!”
經此一事,張鵬翮對林如海和薛蟠的態度,和剛才已經截然不同了,之前只是看在同朝為官的份上,以及對林如海為國不惜自身的感佩,才撥冗接見他們,現在卻已經成了親密的合作伙伴。
張鵬翮是現任河道總督,由他提出這個治河策略,得到朝廷贊同的可能性很高;如果薛蟠真有本事掙出這份治河費用,那麼朝廷就更沒有反對的理由了;林如海作為戶部右侍郎,管理全國賦稅財政,對治河款項的撥付,也有一定的發言權。
喜歡紅樓之薛霸王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薛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