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朝堂之上,訴科舉改制!

五部都出面了,刑部自然也就溜達出來,說了一聲最近長寧挺太平,沒什麼大案子。

六部一一開了口,只有刑部一個好訊息。

李暮歌聽著都心累,要是她天天坐在上頭聽這些屁話,她估計……

會覺得挺爽的。

這還不爽嗎?現代玩個經營遊戲都能沉迷到通宵肝錢,眼下可是有一個真實的國家,等你去經營基建,你的一言一行,都能讓這個國家變好或變壞,無數人的命運在你的掌握之中,而你的命運,再無人能操控。

近乎於上帝視角,玩家視角的唯一權利,只有你能享受!

是有什麼心事才會覺得這不快樂吧?

在底下站著聽,當然會覺得心累,因為那些事情跟此刻的李暮歌無關,上頭還有個老頭虎視眈眈,連放鬆一下都不敢。

不光心累還身累。

六部冗長的說話時間終於結束了,皇帝提起了科舉改制,李暮歌深吸口氣,提醒自己打起精神來,該上場了。

她沒注意到,當皇帝將科舉改制拿出來說事時,提起精神的人不光她一個,好多大臣都一下子精神起來。

“長安,你將你寫得摺子,與各位大臣說一說。”

皇帝高坐於上位,將任務分配給他十六歲的女兒,群臣紛紛將目光投向第一次上朝議政的長安公主。

只見年幼的公主步調沉穩地走出列來,站到大殿之中,先是沖皇帝行了一禮,道了一聲遵命,隨後掏出摺子,開始唸了起來。

李暮歌不過是將之前給皇帝寫過的摺子念一遍,她都寫了好幾次摺子了,再寫一遍對她來說,算不上難事。

群臣還是第一次聽到李暮歌的摺子。

原本他們都覺得,長安公主在太學讀書時沒有才名,後來到了國學同樣沒什麼才名傳出,想來文采一般,摺子肯定寫得也一般。

結果和他們所想差不多,李暮歌的摺子裡確實沒什麼高大上的句子,大部分都是平鋪直述,非常簡單易懂。

但要說這摺子沒有文采,那就大錯特錯了,有時候簡樸也是一種文采,堆砌辭藻,耍弄文學的摺子固然才華橫溢,但並沒有李暮歌的摺子好看。

因為摺子是處理政務,對於群臣來說,越是簡單易懂越好,別讓他們費時間去猜測內容,他們沒那麼多時間!

群臣一邊在心裡感慨文字簡樸,一邊又被李暮歌搬出來的資料糊了一臉。

那些資料明明都是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可全都列出來,卻讓經歷過所有的朝臣,不禁晃了晃神。

原來每年有那麼多寒門學子無法考上科舉,入朝為國做事,原來幾乎每一次科舉裡,都有人在舞弊,有人賄賂考官,有人提前購買考題,還有人直接花錢請人來替考。

這些事情大多數都被揪了出來。

“雖舞弊之舉多已撥亂反正,但其影響卻極為惡劣,正是因為不糊名,不謄抄,導致世家之後,高官之子如此蔑視王法,各種手段層出不窮。盛天皇帝提議科舉,並將科舉推廣開來,其本意是為朝廷搜羅天下英才,若朝廷每次錄用者,皆是濫竽充數之輩,科舉豈非變成了九品中正制!”

李暮歌後面的話已經變得十分鏗鏘有力,攻擊性非常高。

九品中正制度是前朝的選官制度,為了能夠當上官,最後那些人都瘋了,貪汙腐敗成了明目張膽的事情,各個世家之間互相聯姻,形成了極為強大的關系網,將整個朝堂全數壟斷。

以至於到了後期,宮裡有傻皇帝,朝中全是那幾家人,其餘有才學之人,天天清談,放縱形骸,整個朝廷幾乎停擺。

李暮歌能將前朝對比晉朝,前期還行,後期是真爛。

一個朝代的毀滅從來不止一個原因,出了昏君是一個原因,朝廷爛透了也是。

皇帝看過李暮歌的摺子,但當他再聽李暮歌說一遍的時候,依舊感受到了那股震撼。

說實話,他從來沒有想過,科舉能夠徹底改變整個大莊的格局,所以也沒想過怎麼完善科舉。

李暮歌其實也明白,單憑現在的科舉,確實沒法改變大局,盛天皇帝時科舉做不到,以後科舉也做不到。

歸其原因,是因為世家對知識的壟斷,那些寒門學子,曾經祖上都是輝煌過的!

選來選去,還是在那一小撮人裡選高個兒,跑也跑不出世家的圈子,也不過是分大世家小世家。

真想要讓科舉變為選拔人才唯一標準,將天下人才全都放在一起比拼強弱,唯有世家滅亡,反哺天下,才能培養出更好的人才。

現代歷史上,是黃巢做到了這一點,他的大肆屠戮,為天下無名之人,開啟了一條通天路。

後來大興文教,活字印刷術和改良後的造紙術的普及,以及教育體系的完善,才真正做到了,知識走進萬戶人家。

但這些還不夠,沒有進行真正的工業革命,這些都只是在一層樓上接二樓,地基不夠深不夠穩,根本蓋不出高聳入雲的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