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姑微微放下心,她本來就覺得自己有血虛的症狀,果然不出所料。
寫完藥方後,宋大夫看她不像有錢人家的娘子,猶豫了片刻,在把藥方遞給她之前說道:“娘子,這副藥因有人參,價錢貴些。只是,這副藥與你最恰當。”人參精貴,普天之下能用得起的百姓少之又少,即使是氣血兩虛,大多數人都求他開別的便宜藥方代替。
秀姑一聽,忙問需費幾何。
和銀錢相比,她更重視自己的健康,不然不會在大家都沒感覺的情況下來看大夫。
“二十劑歸脾湯所需人參約有三錢多近四錢,我們東家這藥鋪裡最好的人參是三十換的,次一等是二十五換,再次是二十換。”
三十換!
秀姑吸一口涼氣。
前世通讀書籍,精研傳統文化,三十換的意思她明白,就是三十兩銀子換一兩人參。
人參貴重,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壽的功效,人參又與人生諧音,曰買未免有褻瀆性命之意,所以民間約定俗成,改買為換。
這麼說來,一錢人參就需要三兩銀子。
秀姑毫不猶豫地道:“麻煩大夫給我用最好的人參,銀錢方面不用擔心。”
這下反倒是宋大夫愣住了。
和銀樓掌櫃的一樣,他不敢相信秀姑竟然有抓藥的銀子。
秀姑見到僅是淡淡一笑,就著藥鋪又買了些枸杞、紅棗、桂圓等物,這些東西在現代很常見,但在如今的桐城,除了紅棗外,桂圓枸杞只有藥鋪才有。
歸脾湯其他藥材是白朮、茯苓、當歸、炙甘草、黃芪之類,宋大夫根據她的身體狀況對分量有所增減,選用上等人參後,二十劑藥加上枸杞等共計花費十三兩六錢銀子,十文錢的診費和三文零頭被宋大夫給抹去了。
秀姑拎著藥包出門,包袱裡的荷包嚴重縮水。
目前,三十兩銀子就只剩十二兩四錢了。
花得好快!
怪不得人都說有什麼不能有病,沒什麼不能沒錢。
進城的兩大目的達成,秀姑鬆了口氣,見離約定回去的時間還早,也有了逛街的興致,沿著街道緩緩而行,思索著出嫁所需尚未添置的東西。
桐城是大縣,擁有約莫一萬一千多戶人家,縣城中住了不到兩千戶。
根據她近來的觀察,縣城裡很不繁華,私塾、書肆、銀樓、酒樓、繡莊、鹽鋪各自僅有一家,且銀樓、繡莊都是府城裡的分號,鹽鋪官營,酒樓和書肆也是有背景勢力的人家所開,其他的酒館、旅店、油坊、肉鋪、果子鋪都是寥寥,這些鋪子聚集在縣城中心的街道上。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就是百姓生活貧困,購買力低。
店開了,沒有客人進門,根本就開不下去。
桐城擁有這些店鋪算是很不錯了,客流量雖然不多,卻比周邊不少縣城強上不少,大概因為桐城有王李兩家大戶人家和其他幾家富戶所致。
大戶人家的購買力很驚人,幾乎接收了這些店鋪的七成貨物。
因此,縣城裡最熱鬧的時候是逢集,尤其是進了臘月的集市,每至逢集之日街道上的百姓絡繹不絕,交易之物大多出自百姓自家,雞魚肉蛋、蘿蔔白菜、各樣乾菜山貨等,好不容易進城一趟,大多都是買油鹽醬醋布匹等生活用品,偶爾割一次肉。
眼下將近年關,集市上越發熱鬧,處處透著年節的喜慶。
集市上人挨人人擠人,秀姑擔心包袱裡的首飾銀錢藥材,沒敢逗留,沿街買齊自己需要的東西,便急急忙忙地出了城。
見到她買的藥,蘇家上下都嚇了一跳,忙拉著她仔細詢問,得知她只是身子有些虧虛,買來補身的才放下心。秀姑說明時特地省略掉藥材中所需要的人參,也沒提自己今天花掉的銀子,只把給家裡買的生活用品交給了蘇母。
所謂的生活用品也就是油鹽醬醋之類,鹽和醬油醋價格等同,十文錢一斤,她買的大豆油卻很貴,和豬肉等價。
她怕給孃家父母兄嫂添麻煩,幾個月來經常補貼孃家,蘇家都看在眼裡,想讓她節儉些,又怕觸動她的心事,只能把感激放在心裡,憋足了氣給她置辦嫁妝,蘇父專心忙著打傢俱,也不接其他人家的木匠活了,蘇大郎和蘇大嫂則拿私房錢給她購置些鍋碗瓢盆等小物件。
此後秀姑不再出門,一邊繡花,一邊堅持服用歸脾湯,氣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紅潤起來。
轉眼間就到了張碩上門送年禮的日子。
喜歡棄婦再嫁請大家收藏:()棄婦再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