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章

秀姑鬆了一口氣,這樣倒好,不然還得接送倆孩子上下學。

三人晾曬麥粒,早起待太陽出來後將麥粒攤開在前院和場地上,鋪至薄薄一層,曬至中午頂著豔陽翻動一回,晚上堆成堆,用麻袋或者草墊子蓋上,以免露水沾溼麥粒。

如此幾天,麥粒悉數乾透。

村中很多人家還在忙著收割,他們家的麥子已經可以入倉了。

老張喜得見牙不見眼,他能不高興嗎?自家搶收麥子的時候竟沒有遇到下雨天,若是遇到下雨天,那真是一件辛苦事了。

父子二人和往年一樣,將新麥粒裝袋運到西偏房,悄悄地下地窖將裡頭的舊年麥粒裝袋運上來,新收的麥粒藏進去,秀姑也在一旁幫忙,三人忙碌了三四個晚上才弄妥當,按照麻袋數量粗略估計,四十畝地竟收了一百二三十石糧食!

一百二三十石!

平均下來,每畝地約有三石左右,這些糧食只填了半間西偏房。

他們這邊的地畝土質不佳,最好的良田產糧不過兩石多,他們家侍弄得細緻,光除草就除了兩次,耕種時施肥也多,比別的地多產了一石糧食!

一石是一百二十五斤,兩石也就兩百五十斤。

麥子如此,稻穀如此,玉米亦是如此,紅薯高一點,一畝地能收四百斤。

農活至此並沒有忙完,接下來是耕種下一季的莊稼,他們三人曬麥子時短工就在忙活了,主要是三十畝水稻、八畝玉米,花生大豆紅薯數目較少,總共佔兩畝地,家裡攢下來的糞都運進地裡,稻田需要先翻地後圈水,然後把水田弄得平整些,繼而插秧,稻秧是原先培育好的,拔出運到田裡,花生紅薯也要培壟才能種下。

張家人多勢眾,收割忙了三天,耕種忙了四天。

蘇家一共有二十多畝地,光靠一家幾口短時間內幹不完,唯恐變天影響收成,老蘇頭一咬牙,也請了二十個短工忙活,張家忙完,他們家也塵埃落定。

糧食收進倉裡,莊稼種下去,心裡才算踏實了。

心裡很踏實的老張開始和兒子兒媳算賬,“四十畝地得用四十石糧種,咱家收成按一百二十石算,淨得八十石糧食,折銀五十六兩。去掉短工的工錢,兩次除草四千八百文,收割耕種七天工錢是五千六百文,這個耕種是指耕種秋季莊稼的工錢,放在此時算賬,至於這回差不多三十兩的糧種等秋收再算,於是,咱們家餘下四十五兩有幾。”

秀姑暗暗嘆息,這麼一算,他們的收成實在有限,在這有限的收成中還要去掉稅銀。

慶幸的是,從去年秋天至今風調雨順。

“爹,咱們家的稅得不少錢吧?”秀姑問道,算一算,得交不少稅銀呢,按五十六兩的收成算,三成就是十六兩八錢銀子,最後只剩不到三十兩了。

“一畝地七分銀子,四十畝地是二兩八錢銀子。”老張很快給出了稅銀的數目。

秀姑一呆,“七分銀子?按一畝地收一石糧食,一石麥子七錢銀子,七分是十稅一,可是咱們家淨收兩石糧食啊,不是該五兩六錢銀子麼?還有就是,我怎麼聽說是十稅其三,乃至於十稅其五呢?我記得之前都是糧食收上來以後不能入倉、不能買賣,得等亭長和里長來收稅,按糧而收後才能自行做主。”現在張家卻早早將新糧藏進了地窖,奇怪啊!

老張和張碩詫異地望著她,“你聽誰說是十稅其三乃至於其五?”

“在孃家時是這樣,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爹孃天天唉聲嘆氣,都說一畝地只能餘幾鬥糧食。後來到了周家,周家姨媽他們仍說是交這麼多稅。”秀姑仔細想了一下,沒錯,原身的記憶裡就是這樣,時常感嘆孃家二十畝地僅夠餬口,百姓之苦也是源自於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媳婦,五六年前你在孃家時確實交這麼多,那時候朝廷的法規沒在咱們這裡推行,丁稅和各樣雜稅算在一起,數目差不多是一畝地收成的三成乃至於五成,沒地的百姓也要交丁稅。五年前朝廷廢除了丁稅,按地畝收稅,一畝良田收七分銀,或者七鬥糧食,薄田收三分銀,或者三鬥糧食,咱們這裡收兩季,即使如此,也大大造福了許多有地的百姓。朝廷收銀不收糧,不過百姓手裡沒有銀子,都是縣衙派來的銀差負責將收上來的糧食折變成銀子,鑄造成官銀上繳,咱們一直以來都是交銀子,也是因為有這一條。”

改朝換代後,對百姓最有益的就是這一條,只對有地的百姓有益。張碩在城裡聽說,這條法規頒發以後,重新丈量土地整理戶籍,許多大戶人家很不滿,地多交稅也多,而他們很多沒達到免除賦稅的地步,之前又瞞了很多田地不報,這回都沒瞞過去。作為佃戶的百姓日子就不好過了,大戶人家受到損失,自然從佃戶身上找回來,地租越發重了。不過,也有不少大戶人家欺上瞞下,將良田以薄田的名義上報,少交了大筆銀子。

秀姑雙眼圓睜,“聽你這麼說,周家豈不是騙了我好幾年?”原身在周家拼命做活,不就是因為收成少交稅多?想多攢點錢免得捱餓。

老張笑道:“周秀才那老東西最是假清高,對莊稼活計從來不沾手,不至於騙你,怕是他老婆做的孽!跟你們說糧食收成少交稅多,你們自然捨不得吃了,平時吃到的東西少也不會抱怨,這麼一來,不就省了許多糧食?”

可不就是這個道理?秀姑此時也已經想通了。

她翻看原身的記憶,發現每次交稅時除了長子,周母都不叫其他兒子兒媳在跟前,常說他們家人口多,不交糧食交銀錢,反正買糧也是一樣花錢,倒不如直接交錢。

衙門很快就派了銀差過來,在里長的幫助下按地畝收糧,張家直接交了二兩八錢銀子。

交過稅後,百姓黑紅的臉膛上滿是歡喜,今年的收成大好,最難得的是收割時沒有遇到下雨天,直到糧食進倉了才來一場大雨,正好耕種下一季莊稼,免了乾旱之憂。大部分的百姓地少,和張家蘇家差不多時候忙完。

此時糧賤,反正張家打算賣的都是陳糧,不急於一時,就堆放在西偏房。

西偏房房屋結實,青磚地面平整,糧食搬上來時,屋裡糧食架子下面都打掃得乾乾淨淨,裡外檢查一遍,門窗封死,不會有老鼠進出。

活計告一段落,曬黑了不少的秀姑一面保養面板,一面完成清溪蘭草圖,繡完後過了七八天左右,目送張碩和壯壯進城時,明月突然帶著大包小包東西找到了張家,她沒帶來貴人的賞識,而是帶來一個對於秀姑來說不太妙的訊息。

喜歡棄婦再嫁請大家收藏:()棄婦再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