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裡的變動,底下諸縣所知不多,更別說縣下面的村落了,如果不是張碩和壯壯在縣城裡訊息靈通,秀姑都不知道王家的親戚前任知府一家居然已經風流雲散。想當初,知府太太收了她的兩件繡品呢,佛經和百子衣。
由此可見,朝廷對貪官懲罰之嚴厲。
秀姑覺得這樣很好,這份嚴厲加上高薪養廉之策,雖然不能完全杜絕天底下所有的官員不貪,畢竟有許多人做官就是為了貪,但是卻大大減少了貪官的存在。
桐城沒了縣令,王縣丞和林主簿都是譚吉提拔上來的官員,人品不錯,他們執掌桐城,一如譚吉在任之時,並未改變什麼。譚吉升了知府大人,和桐城有著深厚的情分,他在上頭看著桐城,底下才掌權的人哪敢胡作非為?
譚吉就任後,桐城百姓的日子越發好了。
轉眼到了夏收季節。
風調雨順,麥粒飽滿,大青山村人人樂開了懷。
老張和張碩把地窖裡的陳糧運出,新糧藏進,陳糧還有幾十石,賣了約莫四十多吊錢。
得了錢後,張碩按照秀姑的意思,直接買了紙墨顏料回來,壯壯用一部分,秀姑用一部分,剩下就是張碩練練字,他一直沒停下跟妻子讀書識字的舉動。
“大哥,你和大嫂在家嗎?”瑞兒和銀珠找上門時,張碩正看著小野豬在院子裡淘氣,拿著竹管在沙盆裡劃來劃去,他們家完全出得起紙墨錢,但是小野豬年紀小,秀姑恐他浪費,就找出自己在孃家教孩子們識字的沙盆給小野豬用。
張碩開門一看,見二人身後跟著小廝婆子,氣勢非凡,忙道:“快進來,大熱天的,你們來了怎麼不提前說一聲。”說畢,扯著嗓子告訴正在壯壯屋裡繪畫的秀姑。
秀姑擱下畫筆出來,小野豬瞬間衝到她跟前,拽著她的裙角往沙盆的方向走。
“娘,娘,你看,一個槓。”小野豬指著沙盆裡深深的一個橫,旁邊橫七豎八不知道他都劃了什麼,但是曬得黑紅黑紅的臉蛋上面卻滿是得意的笑容。
“嗯嗯,小野豬好乖,都會寫字了。來,娘帶你見叔叔嬸子,快叫叔叔嬸子。”秀姑牽著他走到瑞兒和銀珠跟前,摸了摸他的腦袋叫他叫人,然後責備張碩道:“阿碩,外頭熱得很,快叫瑞兒和銀珠進來說話,在門口站著幹什麼?”
小野豬不怕生,瞅了瞅瑞兒和銀珠,脆生生地道:“叔叔,嬸子!”
銀珠讚道:“這是小野豬吧?都這麼大了,長得可真壯實。”養孩子首先看的就是結實不結實,小野豬虎頭虎腦,面目肖似張碩,五官卻柔和了一點,沒有那股凶煞之氣,□□在大紅肚兜外面的胳膊腿兒圓滾滾肉嘟嘟,走動間甩動胳膊十分有力,銀珠羨慕極了,她的小兒子白白嫩嫩,瞧著倒是齊整,可惜三不五時地生病,鬧得他們夫妻兩個焦頭爛額。
進屋後,銀珠從身邊丫鬟手裡拿了個黃澄澄鏤刻精緻的赤金長命鎖給小野豬。
秀姑推辭不過,只得收了。
沏了茶上來,秀姑笑道:“比不上你們家常吃的茶,且潤潤口吧。”茶葉是全舟和全姑娘帶來的謝禮,秀姑十分喜歡。
銀珠呷了一口便知是上等獅峰龍井,就是水質硬了些,不如泉水之柔,茶具亦是農家幾乎見不到的官窯細瓷,她放下茶杯,笑道:“大嫂,我和瑞兒今天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兒找大嫂來了,大嫂別怪我們唐突才好。”
“哪兒的話,有什麼話就開口直說,咱們兩家的交情擺著,需要拐彎抹角嗎?”秀姑莞爾一笑,瑞兒和銀珠天天忙得不可開交,忽然上門,定然有事,自己早有心理準備。
瑞兒已同張碩說完了兄弟之間的話,道:“我就說,跟大哥大嫂不用客氣。”
銀珠橫了他一眼,然後對秀姑道:“說起來,我們來是因為大嫂給前任知府太太家繡的那幾件東西,一架六扇的屏風,一件百子衣,還有一卷雙面繡的經書,件件精緻得不得了,我們姑奶奶喜歡得很。這些東西都是出自大嫂之手吧?”銀珠聽過秀姑的名氣。
秀姑想了想,“我從前確實繡過一卷般若多羅密多心經,一面是梵文,一面是譯文,白家不要,天瑞兄弟幫我賣到了前任知府太太跟前。不是說佛誕節要供奉到寺廟裡去麼?怎麼還在?難道沒送去?另外一件給前任知府千金出嫁準備的百子衣,也是我繡的。至於你說的屏風,我記得沒給前任知府太太家繡什麼屏風,倒是先前王家在桐城時,迎接貴客,我繡了六副屏芯,王家做了屏風送過去,事後我得了不少東西。”
“就是那副屏風!”銀珠雙手一拍,面上多了幾絲嘲諷,“真沒見過前任知府和他太太那般會摟錢的人物,竟是錢簍子。迎接貴客擺設的那些東西都是各家孝敬的好東西,貴客一走,那些東西就都被這對夫妻收入囊中了,虧得他們和王家還是親戚呢,竟然沒說把王家準備的東西送回去!這是我們姑奶奶從現任知府太太諸葛夫人嘴裡聽說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耿李氏現在是三品淑人,身份和從前不可同日而語,她雖然性喜豪奢,但是做的都是正事好事,名聲深入民間,自己家的堂叔又在耿李書院執教,因此譚吉的夫人和耿李氏頗有來往,並沒有因她是商賈之孀而有所看輕。
莫看前任知府是王家的親戚,諸葛夫人又是王老太太的孃家侄孫女,但是二者之間的來往卻很疏淡,尤其是天災之後前任知府夫婦的行事讓諸葛夫人十分不恥。
秀姑聽了,頓時瞭然。
銀珠接著笑道:“五月初前任知府家不是獲罪被抄家了嗎?我們姑奶奶去拿回被前任知府太太索取的東西,同時在庫中挑了不少中意的東西,單隻繡品就有十來件,大嫂繡的三件都在其中,足見大嫂的繡工著實不俗。”
“那你和瑞兒來是為了繡品?”秀姑隱隱約約猜到了幾分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