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鎮墓獸

天狐,傳說中有通天之術的仙狐。早期的狐女形象大多溫柔善良、聰明勇敢,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也用來形容女子魅惑、兇惡。

狐,五十歲,能變化謂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裡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

傳說為治理洪水而操勞得“股無肱,脛不生毛”的大禹,他的夫人塗山氏之女就是九尾白狐。

所以《聊齋志異·青鳳》中的老狐精自稱“我塗山氏之苗裔”狐在先秦時期曾被視為瑞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徵、祥瑞之兆,逐漸讓位於與兇惡形象、惡劣品質之象徵、兇險之兆。

與之密切相關,人類對狐的敬仰、認同之情與厭惡、恐懼之情,也彼消此長。

先秦兩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有關狐的記載。生性狡黠的狐,在古人眼裡是一種不尋常的動物。

按照符命讖緯家的說法,九尾狐、白狐都是吉祥之物,它們甚至可能是生活在南方的某個民族的圖騰。

不過,在一般人眼裡,狐是一種妖獸。《焦氏易林》雲:“老狐多型,行為蠱怪,驚我主母,終無咎悔。”這說明早在西漢時期就有狐妖迷惑女人的故事流傳了。

但先秦兩漢時期有關狐精的記載都只是零碎的片段。魏晉南北朝時期,狐妖的傳說逐漸增多,其形象也逐漸趨於完整、生動。這個時期的怪異小說,狐的形象往往被著意刻畫為的妖魅。從唐代開始直至明清,可以作為狐故事演變過程的第三個階段,狐的形象至唐代為之一變。這個時期的狐仙形象,現實性大為增強,人情味也顯得濃厚了,與世俗人生比較接近。

到了明清,特別是清代,狐的形象放出了奇異的光彩。“人”物變幻莫測,情節撲朔迷離,主題豐富多樣,而且常常令人在咀嚼之後仍然捉摸不透。從狐的形象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反封建禮教的叛逆精神、揭露和嘲弄官場黑暗的勇敢態度、歌頌女性爭自由的理想色彩,都是前代同類小說無法達到的。這個時期狐的形象,更加靈異奇幻,真的是馳想天外,幻變無常,達到了迷人的境界。

人類之所以對狐敬而遠之,燒香禮拜,討好賄賂,正是想制制不住,防又不勝防的結果。

例如《朝野僉載》寫道:“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

當時有諺日:‘無狐魅,不成村。’”由《廣異記》所載,長孫無忌美人為雄狐所佔,請術士崔參軍懲治,崔參軍調動家神,戰不能勝,又調五嶽神前來,最終也只是驅趕了事的故事,可見人類對神狐的無可奈何。

先秦時代,狐被視為瑞獸。《山海經·海外東經》載:“青丘國,其狐四足九尾。”

郭璞注:“世平則出為瑞也。”祥瑞的內涵有二。一是為王稱帝,國家昌盛之兆。《吳越春秋》載: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塗山看到九尾白狐,以為為王之吉兆,乃娶塗山女。故有塗山之歌唱道:“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彼昌。”《文選·四子講德論》載:“昔文王應九尾狐而東夷歸周。”二是婚姻愛情之兆。大禹遇塗山氏之女事例中的九尾白狐,顯然同時具有婚姻吉兆的意義。

《詩經·有狐》更是以孤獨、抑鬱、流浪之狐,作為婚姻與愛情失其時之人類,加以吟詠歌唱。故漢代班固《白虎通義》以狐為兆示“子孫繁息”之德獸。從而為後世以狐之效能比喻人類魅力,埋下伏筆。

狐死正首丘,也被先秦人視為不忘本的美德,加以肯定歌頌,進而成為套語。

屈原《九章》:“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淮南子·說林訓》繼之:“鳥飛反鄉,兔走歸窟,狐死首丘,寒將翔水,各哀其所生。”

然而,在先秦人的心目中,狐並非單純的善良之輩,而是善惡同體。

同據《山海經》記載:“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南山經》)“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日蟄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東山經》)郭璞注:即九尾狐。

另有多種狐狀獸類,其出現帶給人類的也是兇兆:“耿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日殊猜,其鳴自蔽見則其國有恐。”“姑逢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日獺獺,見則天下大旱。”

《東山經》)“蛇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白尾長耳,名獨狼,見則國內有兵。”《中山經》)

《任氏傳》是唐傳奇中的一個名篇,它塑造了一個動人的狐女形象。狐女任氏,不僅美麗溫柔,而且聰明勇敢,具有鮮明的人性。她對鄭生無比忠貞,能以一弱女子抗拒韋釜的無禮,她其實就是一個既忠實於愛情,又能貞潔白持的婦女形象,是現實生活中婦女優美性格的藝術概括。

《搜神記》卷十八引《名山記》說:“狐者,先古之也,其名日阿紫,化而為狐。”就在此篇中,記載了狐貍阿紫幻化為美女的故事,它兩次媚惑西海都尉陳羨的部曲王靈孝,結果王靈孝跟著狐貍住進墓xue,連形貌都有幾分象狐貍。

《玄中記》說:“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裡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

可見狐貍不僅可以幻化為美女去媚惑男子,也可以幻化為男子去作祟女人。

《搜神記》中有另一則故事,說有一隻狐貍迷惑劉世則的女兒,使她經年患病,後來韓友為她作法,才把狐貍驅趕進皮囊裡消除掉,使劉世則的女兒恢複了健康。

8、辟邪:

似鹿而長尾,有兩角,也叫做貔貅。有鎮宅辟邪的靈性,相傳此靈物物嘴大無肛,能夠招財納福,極具靈力。

《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群群)兇。”顏師古注:“射鬾,辟邪,皆神獸名……辟邪,言能闢禦妖邪也。”

《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有桃拔、師子、犀牛”顏師古注引三國魏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長尾,一角者或為天鹿,兩角者或為辟邪。”

唐·秦韜玉《豪家》詩:“地衣鎮角香獅子,簾額侵鈎繡辟邪。”

聞一多《紅燭·劍匣》:“我又將他製成層疊的花邊:有盤龍、對鳳、天馬、辟邪底花邊。”

9、刑天:

刑天又稱戰神刑天、形天、邢天。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之一。在《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以舞。”以戚為武器。

【譯文】形天即刑天,刑天和黃帝在這裡爭奪神位,天帝砍斷了他的頭,並把他葬在常羊山。刑天竟然用兩乳為雙目,用肚臍作口,操持幹戚來舞動。

評曰:常羊山從此陰雲鬱結,碧天不開,還時時聽見悶雷在山谷中轟鳴回響。據說那是失敗的英雄刑天,一直不心甘,不停地揮舞武器,在與敵人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