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 康熙五問2
他首先想到黃色火藥, 如果那個東西真的研究出來勢必會淘汰一大批武器。那些淘汰下來的武器也不可能堆放在庫房裡生鏽,既可以挑選一些售賣出去,也可以重新打造成的鐵犁頭、菜刀一類的民用物品售賣。
其實照他想來最賺錢的方法還是售賣到其他小國, 一把舊兵器至少能賣回兩把新的價格來, 但是皇阿瑪肯定不許,加上因為那場爆炸他也沒學會製作黃色火藥, 所以壓在心裡沒有提出來,而是從另一個方面闡述。
“《周禮》設的冬官未嘗從精通經書的人選拔而出,想必是從熟悉工藝製造的官員選拔,再遠一點,大禹治水,也沒聽他誦讀經書, 反而是四處奔波勘察地勢、組織人馬開山鑿河,最終才治水成功。可見匠作一道的用處被嚴重低估, 阿瑪精通數學未必不能以此為由扶持匠作。”
說到這, 他頓了頓,大腦中突然冒出一個之前看到過的詞彙:“或者說是理工。阿瑪,我們可以開設一所理工學院,就像國子監一樣,從全國選出聰明靈秀的人來學習理工, 相信憑借他們的聰明才智定然會給大清創造無盡的財富。而我們要做的只t是給他們提供學習場所和封官而已。”
胤礽激動開來, 雖然他半是自願半是被迫走上封神之路, 但對大清日後的發展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哪怕他放棄了太子之位,也希望大清蒸蒸日上。
理工?
康熙聽到新名詞不免琢磨一二, 望文生義,匠作一道便是工,這是從工中找到理, 好家夥,格物歌到工上頭來了。他靜默片刻,擺擺手:“這個以後再說。”
士農工商,不說讓工匠當官,就說有幾個士子去學那勞什子理工都是大問題。不過他也從中他聽出,太子對旗務和生財上還是有自己看法的,不知不覺,已經問出去了三個問題。最後兩個問題,康熙窮圖匕見,不等胤礽反應,突然發問:“為什麼推辭太子之位?不要用天罰和寫話本的志向來糊弄朕,說實話!”
聽到皇阿瑪對自己用了朕字,胤礽就知道對方是真的動怒了,不然私底下不會對自己用那麼正式的稱呼。心下一苦,可不就是因為天罰,不然經過皇阿瑪勸說後他可能已經美滋滋坐穩太子的位置了。可惜說真話沒人信,他只好絞盡腦汁開始編瞎話。
“因為兒臣不適合。” 心裡默默嘆息一聲,大腦飛速轉動,讓他找到了一個似乎能說得過去的理由,“兒臣如若上臺勢必會將滿漢聯合推進一步,但滿朝上下,幾乎沒有幾個滿臣支援自己。人的成見深似海,兒臣既無法說服他們,就無法麻木他們,推行政策定然舉步維艱,大大消耗大清的國力。”
他抬頭看了一眼康熙,見他嘴巴張開,似乎要勸說自己,忙跪地:“祖宗基業走到這份上不容易,兒臣不允許自己拖累大清百年基業,願為賢王輔佐新帝。”
康熙愣怔了半晌,萬萬想不到太子給出這份答案,又是驕傲,又是心疼。不愧是自己一手教匯出來的太子,光是憑此,他就敢說其他兒子加起來也沒有這份心胸氣度。
“你放棄的可是太子之位啊!”康熙嘆息一聲,這種推讓還和當年福全不一樣,需要更大的魄力。也卻越發肯定了一點,所有兒子當中,保成是最適合當太子繼承他的位置的兒子。不過想到兒子的堅定和外面的流言,他並沒有第一時間說出來,活到他這把年齡,知道什麼時候該急什麼該緩。
太子冊封涉及大清江山後繼,怎麼慎重都不為過,他身體還算硬朗,可是慢慢來。事緩則圓,本來廢太子就過於唐突,複立太子再也不能給保成留下隱患了。
胤礽不知道康熙心裡的想法,聞言,拉平嘴角,眼裡不由自主有些傷感。但天罰在頭頂上吊著,只要他敢當太子,立刻就能降下來,就算他能不顧百姓受不受蝗災,日後說不定天道能直接降雷劈他。那時候樂子可就大了,堂堂大清太子被雷劈了,別說他太子之位不保,就連大清基業說不定也要毀在他手裡。
“兒臣知道,但有些事不可不為。”胤礽聲音低沉,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康熙靜默了好一會兒,就在胤礽站得腿都發麻時,終於來了一個讓他精神一震的重頭戲:“保成,你覺得你兄弟中誰適合這個位置?”
饒是胤礽做好了萬全的心理準備還是被康熙的話給嚇了一大跳,這個問題是他一個廢太子能聽能回答的嗎?回答不好會不會又是幽禁後半輩子呀!
弘皙、弘晉、毓夏、瓜爾佳氏、李氏、李氏、臘月、元元……等人一個個從他眼前浮過,直到最後,咬了咬牙。就和他剛才說的一樣,有些事,不可不為。
“兒臣認為十三弟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