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
第二天兩場考試都是對酒的分析判斷,也是考驗一位品酒師的能力。第三天是經常考的排序。
前幾場都好說,唯獨最後一天的第一場,也就是倒數第二場,是讓每一位參賽者根據給的基酒,勾兌出一款自己最滿意的酒,這就是完全考驗個人能力了,基酒有了,你喜歡什麼型別的酒就勾兌出什麼,這是現在很流行的釀酒方法,這種方法能將一款有缺憾的酒變得更加完美,尤其在年份不好的情況下,一款先天不足的酒透過後天補就能達到完美程度。
基酒是一款幹型白葡萄酒,缺點就是酸度大,酒精度數偏高,單寧高,酒體重,如果這樣喝一定是一款很難喝的酒,顯然用來釀制這款酒的葡萄一定是果汁濃稠,酸甜度高的葡萄。這樣的葡萄大多生長在溫差大,幹旱地方,或者海拔高氣溫低的位置。就如佛朗西斯給他們留的作業那款葡萄酒!
沒想到老頭賭對了一道大題!盡管她知道很多方法改變這款酒,但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方法,尤其現在給的時間是勾兌,不是混釀!
安然不會去掉基酒中的酒石酸,沒了酸的酒就如沒了靈魂,有些食物就是要靠葡萄酒中的酸來平衡食物的味道,就如酸性食物和鹹味食物,它們會提高酒的不滿度,喝酸度高的酒會感覺酒體非常飽滿,而且增強食慾。
安然在心裡構想了一下,給這款酒立了一個主體,既然強那麼就保持住本性吧!不要做橫沖直撞的莽漢,收起性子,要做就做一個傲視一切的英雄!
她想到了那座高山之巔,那蒼勁有力的葡萄樹將根深深紮進岩石縫隙汲取著周圍有限的養分,遒勁的藤蔓上掛著半枯黃的葉片屹立於風中,串串淡黃色葡萄在陽光下透著淺色的光輝,清冷孤傲,有如蒼松傲然挺立。他孤獨卻不寂寞,他冷傲卻胸懷天下。
安然自信地開始往基酒裡面滴入選中的幾款酒液,將酒精度數調至15度,降低了酒精度數也沖淡了原有的酸度,使其不再那麼強硬。
當一款酒的性子不再莽撞時,它已經趨於成熟,成熟的酒體多了厚重,安然喜歡蒼松翠柏的味道,喜歡微微地煙燻,喜歡淡淡的煙草味——
鼻尖劃過淡淡的青橘、檸檬、煙草的味道,隨後是松柏味和淡淡的咖啡味,最後留有清淡冷然的煙草香——
它就應該是冷傲的,強勁的!孤獨而又內斂的,它清高,它自傲!它可以藐視一切卻又靜靜地在那裡守護——
安然將酒溫保持在10度,如果此刻來一盤生蠔或魚子醬就完美了!
安然提交了酒出來,她想哭,想一個人去無人的地方大喊一聲!原來她依舊是一個孤獨者,她就如那杯酒,獨立風中,佔據一座山依舊是獨孤。
理智慢慢將她拉回,下午還有最後一場!
最後一場居然是為食物配酒!
葡萄酒與食物搭配有著一定的基本原則,如當地酒配當地美食,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酸度高的食物配酸度高的葡萄酒,甜酒配甜點等等,安然不知道為什麼出了這種題,或許沒想象的那麼簡單。
安然不是墨守成規的人,原則只是參考,她不會一味照搬去選擇。某些時候食物和酒不分貴賤,合適的就是最好的。如何作答這道題?安然更想尊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原則。
由於葡萄酒品種很多,究竟怎麼配還是很考驗一個人能力的。看著那一排排酒就知道這題不好答!
根據顏色葡萄酒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根據含糖量又可分幹型、半幹型、半甜型、甜葡萄酒。根據二氧化碳含量又能分為平靜葡萄酒和起泡葡萄酒。外加如白蘭地、利口酒、香檳等特種葡萄酒——
酒又分那麼多國家地區,一款牛肉可能適合很多款紅酒,但哪款最適合就要費心思了,你想給一款食物配上最合適的酒還真不容易。
安然從每個人臉上看到了從最初的驚喜輕松到現在眉頭緊皺,看來大家都遇到了同樣問題。如果選擇性少,這題很好答,但面對如此多的選擇——?試問誰還能淡定?
每人抽簽十道菜,時間和準確率都很重要,安然將自己抽到的菜一一品嘗,先確定是什麼材料和做法?很好,十道菜除了一款乳酪和一道甜點都是肉,各種的肉,地上的,海裡的,很全。
能一眼看出來的食材就是龍蝦,而且是這裡的澳龍,旁邊準備幾種蘸料。清蒸後蘸料吃,一看就是當地吃法。酒一定從澳洲這裡選了,海鮮配白葡萄酒,很好,安然很快找到了澳洲本地産的白葡萄酒,她選了禦蘭堡系列雷司令幹白葡萄酒!無需含糖,幹型正好。
那麼這盤烤制的牛肉是哪兒的?好像全世界很多地方都産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