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旋律過後,就是一個停頓,緊接著,楊戩居然亮開了他高亢中帶點鐘鼓之音的嗓門邊彈邊唱了起來:
“戚獨樓上明月秋,世間幾多農人苦?我心憂黎民,又見浪滾滾。
青雲掩蒼天,月韻甚光華。鶯啼訴如焚,曉樓幾多愁。”
唱著唱著,就有個別明白人反應過來了。
“這不是菩薩蠻麼,菩薩蠻是這麼唱的嗎?”
和唐詩不同,宋詞都有相應詞牌。好比耳熟能詳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就是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聲聲慢就是這首詞的詞牌。眾所周知,古詩是用來吟的,古詞是用來唱的,只可惜詞作易傳,曲譜難覓。
蔡京拱了拱旁邊的童貫:“這不是那首《菩薩蠻·望月解心愁》麼,也虧得他記得這麼清。那年真是多災多難,江南一帶一片澤國,官家為此徹夜難眠。”
童貫點頭:“官家的即興作品,也就他這麼有心統統記下了,九皇子還調侃請楊戩為官家出一套詞作全集呢。”
羅煒和著楊戩的第二遍迴圈也湊了過來:“這麼說,宣和先生除了書畫還很擅長詞作?”
高俅也跟了過來:“那是自然,楊戩的小本本上都記著呢,總共12138首。”
擦,除了農家樂審美之外,又發現一個宋徽宗和乾隆的相像之處。乾隆一生臭詩無數,合計43630首,宋徽宗不遑多讓,12138首詞,臭不臭就不清楚了,到了現代也基本沒傳下來。
別看數量上的差距不小,乾隆可是沒災沒難的基本享樂著活到87歲。宋徽宗歷史記載活到了52,眼前的宣和先生連52都還不到,更何況宋徽宗當政期間那叫一個多災多難。另外,詞作從字數上扣也遠遠超過詩作的。
一二一三八這個知名度極高的數字又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宋徽宗迄死遁之前的詞作數量。不知道羅煒這頭聊的物件本尊有沒有聽見,反正宋徽宗這會兒聽著楊戩的彈唱,和著拍子敲著扇子,眯縫著眼睛,跟個聽戲的街坊老大爺的區別不大。
一曲作罷,意猶未盡,場面又一次寂靜無聲。
還是網紅小主播美美率先舉手發言:“大叔,你剛才唱的是菩薩蠻嗎?”
看到了宋徽宗的反應,楊戩得意一笑:“正是我們官,呃,先生作的《菩薩蠻·望月解心愁》。”
宋徽宗稍稍琢磨了一下這個有些陌生的名字,微微點了點頭,楊戩就更樂呵了。可不是麼,通常情況下的即興發揮之作,原作者是想不起來要取個名字的,不然詩作中也不會有那麼多《無題》、《XX年XX第送XX友人》之類大俗大雅的取名了,這種情況在詞作中更甚,楊戩這一招也算是龍屁拍準了地方。
猜想得到了證實,在座諸位譁然,美美更是激動不已,她回憶著朗朗上口的曲調,把這個詞牌的代表作,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和著拍子唱了出來。
別說,比起楊戩的錚錚之音,女生那甜美的聲線落到這種古韻盎然的曲調氛圍之中,雖依舊動聽,卻總覺得少了點感覺,真不愧是能在大殿之上宣唱的大宦官出身。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
果然合拍,眾人議論紛紛。
青雲出岫那邊有些沉默,其中一名八字眉、鬚髮皆白的瘦小老人激動得蹦了出來:“在下毛眾平,請問先生高姓?”
楊戩起身回了個禮:“在下姓楊,單名一個戩。”
好吧,你贏了。周遭的嗡嗡生更響了,你爹媽得是多崇拜二郎神,才會給自家兒砸取名楊戩。
毛眾平也沒在意,虛心求教道:“請教楊先生,除了剛才那曲,是否還有其他大作可供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