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手不夠,顧襄又吩咐劉五毛去集市上臨時請了五個幫工回來幹活。
全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西清樓要賑災施粥。
達官貴胄和各界人士皆稱讚西清樓作為平平無奇的青樓,棄個人利益不顧,將國家安危、民眾溫飽擺在首位,這乃青樓裡的典範。
百姓們還聽說西清樓賬上雖然只有區區的一百兩銀子,卻全部拿出來賑災。
西清樓和顧襄這種捨己救人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了百姓的心。
羌吳國百姓對愛心人士的寬容,完全遮蓋了西清樓和顧三娘之前留下來的“汙點”。
一夜之間,西清樓人盡皆知,人人贊之。
大多數人都在觀望西清樓如何崛起,都想瞧瞧顧襄的廬山真面目。
蕭氏母女聽到顧襄要賑災施粥,起初是嘲笑的,笑其打腫臉充胖子,自不量力。
可接著看後續風評,民眾皆讚賞有加,蕭氏慌了。
對於蕭氏來說,這絕對是天大的壞事。
豎日午時,西清樓就在門口設點施粥。
難民有序地排好隊伍,等待領粥。
施粥前,顧襄有感而發道:
“各位父老鄉親們,我是西清樓的顧襄。今日西清樓賑災施粥,是對鄉親們一直以來照顧西清樓的饋贈。我顧襄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兒時我也隨孃親流離失所,靠著鄉親們的一碗粥、一口鹹菜,一步步走到今日。”
“如今你們遭受磨難,我西清樓不可能無動於衷,雖然我們過得並不富足,但是我們願意與大家一起共渡難關。”
災民們聽完這番話,都表示非常感動,良言一句三冬暖,真情莫過於雪中送炭。
大家都豎起大拇指,稱讚道,“姑娘,好樣的!姑娘真是個大善人啊!”
施粥時,顧襄在旁邊盯著。她安排老弱病殘的先領,青壯年在後面跟上。
老人家動作慢,惹得後面的災民不耐煩。
有幾個年少的餓得心急火燎,實在等不及了,大聲嚷嚷,“死老頭,你能不能快點,餓死我了。”
其中一個臉上長著一顆大痦子的男人賊眉鼠目,趁別人沒看見,故意推搡排在他前面的老人。
老人家年老體衰,本就拄著柺杖,這麼一推,眼看就要往前倒下去。
劉五毛眼疾手快,上前攙扶著,老人家緩了好一會兒,才站直身子。
顧襄親眼目睹此事,特別叮囑竇土緊盯痦子男,預防他再次生事。
同時也加大了安保,讓請來的那幾個幫工專門在一旁守著。
賑災粥熬得適中,配上露珠秘製的鹹菜,災民們領到粥後填飽了肚子,心滿意足。
無一不稱讚顧襄人美心善,手藝精湛。
待難民們都走光了,只剩下十幾口空空如也的大木桶,鹹菜也發得一乾二淨。
大傢伙累得腰痠背痛,結束施粥後,癱在門口的石階上休息。
顧襄也感到身體很累,但心裡很有自豪感,“各位辛苦了,雖然今天很累,但我們收穫了別人的肯定,明天繼續。”
露珠擦了擦額頭的汗,欣慰道:“小姐,今兒個有一百多難民來領粥呢,明天安排多少?”
“今日來的難民明日肯定還會來,大家都惦記著你的鹹菜呢,增加到二百人份吧,估計難民只多不少。”顧襄拍了拍後頸椎道。
劉五毛提醒道,“小姐,今天那痦子不簡單,一看就是不省心的,明日我們當心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