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寧知道李世民的想法後,便又來勸李世民。畢竟一個成都城的物資,是半個巴蜀都比不了的。比如武庫、太府等庫藏,那都是李氏積累多時的財富。
李世民也知道白白丟了成都,的確不妥。於是折中一番,李世民只以支援北線和巴東戰場的名義,將成都的物資秘密調出來,然後再轉運到戎州。
雖然是多過一遍流程,但相對穩妥一些。
至於幾個留守,除了心腹大將張士貴,他誰都不告訴。
按照李世民的計劃,果然各處物資源源不斷地往戎州運送。
但就在十一月三十日,一直與李世民對峙的明軍,突然對唐軍發起了勐烈的攻擊。明軍進攻迅速,攻勢兇勐,毫不留情,幾乎是以雷霆之力,向唐軍發出毀滅般的攻擊。
這些日子,李世民準備轉移,黃明遼也沒有閒著。明軍對唐軍的包抄、合圍一直在有序的進行中。
十一月二十八日,明軍攻克在經過五日的激戰後,攻克綿竹城。綿竹為川西重鎮,成都北面屏障。綿竹失陷,整個成都平原北面防線,完全洞開。
此時黃明遼正準備按部就班,一點一點吃掉李世民部,突然便收到一封從唐軍之中傳出的密信。
信中講李世民的謀劃,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黃明遼。
黃明遼得知此事,大吃一驚,不敢停歇,馬上組織軍隊向唐軍發起攻擊,才有了此一戰。
給黃明遼通訊的不是旁人, 正是李世民手下的幕僚薛元敬和韋慶植。
薛元敬是薛收的侄子,擔任秦國公府記室參軍事,掌軍府書檄和行臺誥令,人送外號“鵷雛”;韋慶植出身京兆韋氏,擔任巴東道行臺吏部郎中,其父韋澄,隋文帝楊堅的幕僚出身,乃是韋孝寬的族侄。
二人都是關中大族出身,也是反對南遷派的中堅人物。
其實以二人的身份,本來是沒有資格獲悉這麼機密的事情。不過薛元敬身為記室,又掌書檄誥令,本來一些事就瞞不住他。
而且他們這一派,以薛收為首,還包括唐皎、裴懷節等人,本就是傳統的關中世家出身,跟于志寧、竇幹這些武勳立身的家族素來合作又對抗,所以薛收眼看李世民主意已定,沒法勸阻的情況下,也告知了底下的一眾黨羽,準備聯合起來,再想辦法。
其實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哪有什麼好辦法。
薛收算是很澹定,不過薛元敬和韋慶植二人卻是心有不甘。他們有家有業的,投靠李世民,是為了封妻廕子,功名利祿,可不是為了前往南寧州吃土的。
況且於志寧、竇幹這些武勳家族,本就有錢、有人,到了南寧州,李世民也得倚為依靠,很容易便在當地建立勢力。而薛元敬和韋慶植這些人,孤身南下,沒有家族支援,兩代之後,就成寒門了。
所以二人如何願意。
眼看無法阻止李世民的一意孤行,二人竟然想辦法將此訊息傳遞給明軍,以達到圍魏救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