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骯髒不堪的小泥坑裡的飲用水讓我們很是惱火,我們也嘗試著從其他地方獲取水源,但這一切都是徒勞。
我們幾個年輕人拿著鐵鍬試圖再重新找一處水源,但是在此已經居住幾百年的當地人早已把能找到的水源找個清清楚楚,這裡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自己或遠或近的水源,看似不高的一座小山,卻無私的養育著這裡的黎民百姓。
水,乃生命之源。可是如此骯髒不堪的小泥坑實在讓我們無法接著繼續這樣下去,我們想去不遠處的當地農戶家裡的小泥坑取水,可是,當地人家小泥坑的水往往只夠他們自己飲用的,在這個把淡水視作生命的地方,人們是不可能同意我們去他們那裡取水的。半山腰上有駐軍,時間長了,我們和這些駐軍也彼此非常的熟悉,不過,他們的飲用水同樣無比珍貴。當地駐軍專門有一臺軍用卡車用於拉水,一天一趟,如此珍貴的水即使是他們自己都要節儉著用,所以我們根本就不好意思提出去他們那裡挑水吃。
骯髒不堪的小泥坑裡的水竟然陪伴了我們三年,當地老師看到我們如此的嫌棄小泥坑裡的水,竟然快樂的嘲笑道:“你們千萬不要小瞧這個小泥坑裡的水,到時候,有你們哭的時候!”
暈,我們怎麼會哭?你們能吃小泥坑裡的水,我們也能吃小泥坑裡的水!
當地老師嘲笑我們的預言在不久後真的實現了,我們真的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潮溼的夏天已過去,涼爽的秋天也已過去,乾燥寒冷的初冬季節正悄然來臨。已經許多天沒下雨的這個小泥坑裡的水越來越少,即使我們蹲在那裡半天把泥漿舀上來,往往一天也等不到兩桶水。這是一個初冬乾旱的季節,家家戶戶水泥坑裡都不再冒出水來,我們真的要哭了。
我的老家沒有大河,我的老家有一眼很深很大的水井,無論天寒地凍,還是乾旱少雨,這眼水井裡的井水總是永不枯竭,這眼水井裡的水總是那麼的豐盈清澈。有一年大旱,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提著或大或小的水桶來此取水去灌溉莊稼,取之不竭的井水竟然在半夜時分見底了,人們只好悻悻然的回家睡覺。等到第二天天還矇矇亮的時候,早起來挑水的人們發現,昨夜已經見底的水井裡的水又是那麼滿滿一下子,井水依舊豐盈清澈。母親說,這是一眼神泉,這眼神泉在護佑著我們這個村落的家家戶戶。
沒見過大河的我們絕沒想到河水竟然也可以飲用,當我疑惑著問河面上漁船裡的漁民是如何解決自己的生理問題時,只見校長的那個叔伯弟弟一臉壞笑的有意說道:“大便拉到河裡,小便尿進河裡,你們要是嫌髒,就不要吃河裡的水!”
是的,嫌髒,我們當然嫌棄河水的髒!可是,除此以外我們沒有別的任何方法解決我們的生活用水問題,因為當地的這幾位住家教師也是天天一大早就去遙遠的河裡挑水吃。
這幾天我們無須排班挑水,我們也不再洗衣服,衣服留著週末的時候回家洗。我們向住家戶老師家借了水桶扁擔,加之我們廚房裡的水桶扁擔,一人一副挑子,浩浩蕩蕩的向著大河走去。老校長執意也要和我們去一起挑水,但是被我們幾個年輕人強行奪下扁擔水桶,老校長才肯作罷。
大河的水源地在河的上游,也就是大閘的西邊。大閘這邊的水是不能飲用的鹹水,大閘西邊才是淡水。大閘的作用就是控制水位,當海潮上湧時,人們關閉閘門,讓洶湧的海水不至於順流而上淹沒農田。不過,大閘平時也是關閉著的,這三道大閘彷彿就是堤壩,他把上游的河水牢牢的鎖在閘壩的上游。只有等到上游河水的水位太高時,他們才會開啟閘門,讓洶湧的河水順著我們學校門前的這條大河朝著大海的方向奔騰而去。所以,平時的時候,大閘幾乎都是緊閉的,閘壩處的工作人員根據上游河水水位的高低決定是否開閘放水和到底需要放多少的水。
平時我們散步時看著不遠的一條土路,當我們挑著空水桶向大閘走去時,竟然感覺是那麼的遙遠而又漫長。這條土路從我們學校大門口一直延伸到大閘,足足有四五里遠,我們經常會沿著這條土路散步到大閘這個地方玩耍,不過,當我們散步的時候真的沒有感覺到這條土路是如此的漫長。
我們幾個人嘻嘻哈哈挑著空水桶來到閘壩的上游,此時,只需這一道大閘,我們的眼前彷彿就出現了兩個不同的世界。閘壩的上游風平浪靜、波光粼粼,寬闊的河面上有幾艘不大的漁船在作業,河岸邊蘆葦不是太多,靠近河岸的水面上有好幾群鴨子在嬉戲。而在閘壩的下游則是渾濁不堪的不多的海水,因為沒到漲潮的時間,大部分的河床已經露出水面,到處都是淤泥。河岸邊則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蘆葦,此時的蘆葦已經開始漸漸發黃,和寬闊的河床的淤泥相互映襯,別有一番無比悲壯的蒼涼。
我們顧不得欣賞美景,想要活著,我們必須要挑這條河裡的河水回去飲用,即使我們是一萬個不願意,我們也沒有其他的選擇。我們順著閘壩下面的一條彎曲不長的土路繞到河邊,此時的幾群在嬉戲的鴨子卻根本無視我們的存在,它們不停地在水裡串上串下捕魚吃,把河邊本該清澈的河水攪動的有點漸漸渾濁了。
我生氣的撿起一塊土疙瘩扔向鴨群,剛才還是那麼旁若無人的鴨子被我突然扔過來的土疙瘩嚇的立馬朝河中心奮力游去。其中兩隻鴨子可能因為被驚嚇太重,竟然劃拉著兩隻腳蹼從屁股裡排出兩處糞便,從水底漂浮上來的鴨子的糞便讓他們幾個看了,都一致怪我招惹了鴨子!雖然噁心至極,但是我們僅僅只是換個地方繼續舀水挑回去飲用。
回去的路程更是漫長而又辛苦,剛剛挑上扁擔往回走的我們誰都感覺不到累,但是隻需不足百米,我們一個個就累的氣喘吁吁。區區四五里的土路,竟然讓我們挑著水走了將近兩個小時,當我們挑著滿滿的兩桶水回到學校時,因路上不停地咣噹,每個人的水桶裡竟然只剩大半桶水,有個同事挑的水誇張到只剩下半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