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景鎮與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蘇麻離青料繪製花卉枝葉,明成化以後,漸被回青等代替。
說的這麼清楚了,現在尋找一些蘇麻離青料還會很難?
當然,如果陳文哲首先做這種研究,也就是說尋找古代蘇麻離青的來源,肯定不容易。
但是,這樣的工作,不用他親自去做啊!
他現在很強清楚,“蘇麻離青”來自伊拉克。
這是為什麼?因為早有前人在研究,而且研究的十分透徹!
其實在我國早期,也就是元青花時代,到底這些青花瓷器使用的釉下青料是什麼,從哪裡來的,一直都有人進行研究。
通稱“蘇麻離青”或“蘇勃泥青”的釉料,其主要呈色劑是鈷藍料。
這種鈷藍料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百年來,我國陶瓷專家一直在孜孜不懈地尋找答案。
氧化鈷,它是最穩定的一種呈色劑!
不管是重複燒,還是在任何的釉料下,它都呈現穩定的藍色。
而數量多少,也決定著這種藍色的不同。
0.25%的氧化鈷,在釉中呈現出豔麗的藍色。
1%的氧化鈷,在釉中呈現出非常深的藍色。
而氧化鈷稍高於1%時,則會呈現藍黑或黑色。
這些技術要點,也許古人已經掌握,但是掌握的肯定十分艱難。
但是對於陳文哲來說,他也就是讀一篇文獻的功夫,就能掌握。
只有掌握了這些要點,才能燒製出更加精美的青花瓷。
不得不說,有些地方,天然的就帶著富貴命,之後就要看看,他們有沒有命,來享受這份福分。
在中東那個地區,石油天然氣很豐富,還有其他各種礦料,就比如鈷礦,也有不少。
在伊拉克的奧曼和黑加北部,就有著豐富的鈷礦。
鈷礦在當地陶器中的使用,在阿巴西時代(758——1258年)已經很廣泛。
薩馬拉在公元9世紀,也就是我國唐代,那個時期與波斯灣地區貿易,是最為繁榮的時期。
所以這個地方,也就成為伊拉克最重要、最大的製陶中心。
它位於底格里斯河東岸,距巴格達以北125公里。
在836~892年間,曾作為阿拔斯王朝的首都。
它也是古代波斯灣一個重要的大城市,它的製陶業的發展,直接得到國王的資助與支援。
透過對文獻研究和考察得知,阿巴西時代的哈利發們,在得到來自我國如玉般美妙的瓷器時,就忍不住想要仿製。
畢竟運輸過來的精美瓷器,實在是太少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由於這些瓷器珍貴而又易碎,必須經過一年半的遠航,才能從我國帶回。
這促使哈利發要興建自己的窯廠,來燒造仿製華夏瓷器。
薩馬拉出土的瓷片,證明這裡首先燒造的陶器,完全是仿製我國的邢窯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