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七百零二章戰國青銅鑑

這樣的城牆要是儲存到現在,也是一座奇蹟吧?

特別是一面城牆外側,還有數處馬面建築,這應該是我國最早的新型城牆防禦設施。

可惜,這麼宏偉的古建築,居然沒有留到現在。

當然,這些其實都不算重要,最重要的是有銘文的青銅器。

而就算是沒有銘文,只要是青銅器留存下來,也是價值連城。

陳文哲看這座洋房的大廳,當年那位攤主的祖上,是真沒有少嘩啦啊。

他們肯定是發現了一片古代墓葬群,要不然絕對不可能收集到這麼多青銅器。

翻著照片,陳文哲發現,他們還真是夠幸運的,居然還找到力量一座青銅器窖藏坑。

最幸運的是,這青銅器窖藏居然先後發現三批,均位於古城dc區內。

這些窖藏收藏的青銅器還真不少,第一處裡面曾發現多座青銅禮樂器坑和殉馬坑,出土青銅禮樂器60餘件。

第二批位置在古城東城中南部,共發掘6座青銅禮樂器坑和56座殉馬坑,出土青銅禮樂器57件。

第三批位置在古城東城西南部,發現青銅禮樂器坑10座,殉馬坑20餘座。

出土西周時期的青銅重器255件,其中青銅禮器坑4座,出土鼎、簋、鬲、鑑、壺、豆等111件;

青銅樂器坑6座,出土編鐘18套144件,與之伴出的還有懸掛編鐘的木架(筍虡)6套和吹奏樂器陶壎4件。

這麼多的青銅器,陳文哲還真怕買不起,主要是一套套的青銅器,實在是太多了。

在這裡,什麼鼎、簋、壺、豆,都算是普通器型。

陳文哲見過最少的鑑,就有好幾件啊!

不過,這些青銅鑑看著不像是西周的,倒是有著戰國青銅鑑風格。

如果真是戰國的青銅鑑,那麼說明他們是真挖了一大片古代王侯的古墓。

而且是傳承有序的古代王侯墓葬群,也許就是出自一個大家族。

找到一張照片比較清晰的青銅鑑,陳文哲仔細檢視起來。

鑑,盛水器,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鑑初為陶質,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現青銅鑑,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最為流行,西漢時仍有鑄造。

這是一件戰國時期的青銅鑑,這件青銅鑑直口,平折沿,鼓腹,平底。

口沿下有兩粗壯的環形耳,耳上加飾寬大的獸面,三短粗的獸面足。

口沿飾雲雷紋;下腹飾一圈綯紋,近底處飾一圈蟬尾紋。

此戰國青銅鑑一組四件,銅鑑鑄作工藝規整,紋飾精細,鑄接工藝先進,代表古代鑄作工藝最高水平。

主要是這東西在古代王侯墓中,應該也是奢侈品。

這主要是因為青銅鑑的作用,這種青銅器一般有三種作用。

一是盛水以為鏡子之用,所謂“以人為鑑”、“以史為鑑”即其功能性作用的引申。

二是盛冰,《周禮·天官·凌人》中載:“春始治鑑”,注中解釋:“以盛冰,置食其中,以御溫氣。”

可見與後來的冰箱功用是一樣的,最著名的要數曾侯乙冰鑑,其他還有吳王夫差青銅鑑等等。

三即沐浴洗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