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內區的葡萄枝蔓,卻沿著中間的分割圈伸入外區。
外區雖以葡萄蔓枝為主,但是還間以飛禽走獸和小型蜂蝶之類,有些邊緣亦有裝飾。
海獸葡萄鏡的尺寸,是幾厘米到三十多厘米之間皆有。
從拍賣會成交記錄來看,高價銅鏡尺寸一般在十七厘米左右。
這種鏡子的拍賣記錄有很多,除了之前的兩件,還有1495萬成交的海獸葡萄古銅鏡。
908.5萬成交的四乳神獸古銅鏡,897萬成交的“明逾滿月”跑獸古銅鏡,605萬成交的戰國喜鵲猴子古銅鏡。
這麼有名的古代青銅鏡,價格自然就貴。
那麼為什麼唐代的這種青銅鏡就格外的貴呢?肯定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古銅鏡製作更加精良、更好!
可以說,唐代海獸葡萄鏡,是我國銅鏡藝術皇冠上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它也是我國4000多年銅鏡發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鏡種之一。
更是無數銅鏡收藏家、收藏愛好者追捧的物件,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
這就是這種古銅鏡現在賣那麼貴的一個主要原因,實在是海獸葡萄鏡,是我國古代銅鏡製作的最後一個高峰,再以後的銅鏡沒有比這個再好的了。
一般最小的有幾厘米的,最大的大概齊有三十多厘米的。
不過十五厘米以上的,就算較少的,比較高檔的了。
它做工非常精細,材料非常考究,一般用高錫、青銅鑄造而成的,外表感覺精美,它的鏽色正宗,鑄造也非常精緻。
銅鏡是我國古代人日常生活中梳裝整容的實用品,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各朝各代均有製作。
到了水銀鏡問世以後,逐漸停止了製作。
人們喜愛銅鏡,不但因它光面能照影,而背面的構思主題更具有藝術的感染力。
古代銅鏡上有的紋飾的寓意與配置,仍有許多解不開的謎。
如戰國山字紋鏡,漢代的規矩紋鏡,唐代的海獸葡萄鏡等。
所以,海獸葡萄鏡還竟被中外的學者,稱之為“多謎之鏡”。
神都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一塊“海馬葡萄鏡”,其直徑為12.1厘米,厚0.9厘米,重580克。
銅鏡呈圓形,沿較高,背面中為異獸鈕。
鈕的周圍分內外兩輪區,其間有一週凸稜相隔,四周飾有姿態相同、側伏於地的四海馬。
海馬周圍是枝條交錯纏連的葡萄紋,枝葉上有雀鳥飛落,百態千姿。
紋飾全部為浮雕式,此鏡古樸典雅,圖案奇特逼真,製作精良。
唐代的繁榮發展,在銅鏡上製作的再怎麼精良也就不足為奇。
而這麼好的青銅鏡,流傳下來的數量不多,價格自然很貴。
而只要是價格很貴的東西,自然也不缺仿製者。
海獸葡萄鏡的仿製自宋代開始,明清仿製的也時有發現。
但由於仿古鏡在銅合金的配料比例上不同,因此銅鏡外表的色澤也各有差異。
唐鏡呈銀白色且閃亮,宋鏡黃中發紅,明鏡黃中發白,清鏡為黃銅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