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發現“羅塞塔碑”的訊息在當時的《埃及通訊》報上發表後,立即引起各國學者的濃厚注意。
他們紛紛試圖譯解碑上的文字,而碑上的希臘文很快就被讀通了。
碑中間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確認,那是古埃及的民書體文字。
但是,儘管學者們能借助碑上的希臘文,領悟到象形文字和民書文字的含義,卻依然沒有解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謎。
令人驚奇的是,年僅11歲的法國少年商博良,決心揭開“羅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
他想讓石碑說話,告訴人們古埃及的秘密。
為了讀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奮工作了21年。
商博良發現,古埃及人寫國王名字時,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劃上粗線。
“羅塞塔碑”上也有用線條框起來的文字,是不是國王的名字呢?
經過不斷探索,商博良終於對照著希臘文,讀通了埃及國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奧帕特拉這兩個象形文字。
它們可以從右到左,也可以從左到右,或者從上到下拼讀出來。
商博良由此確信,象形文字中的圖形符號,總的來說,代表的是發音的子音符號。
經過努力,到了1822年,這個在1000多年期間,始終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終於被商博良解開了。
原來,“羅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侶們,給當時的國王寫的一封歌功頌德的感激信。
這位國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
他登上國王寶座後不久,取消了僧侶們欠交的稅款,併為神廟開闢了新的財源。
他對神廟採取了特殊的保護措施,給僧侶們帶來了一系列好處。
所以很快贏得了僧侶們的敬仰,於是僧侶們寫了這封感激信,並用三種字型寫的兩種文字,刻在這塊黑色玄武岩碑石上。
小小的羅塞塔城,由於有了這塊藉以解開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的碑石,而舉世聞名。
不過,這塊著名的碑石,早已不在該城,它被收藏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裡了。
這麼有名的一塊石碑,陳文哲知道很正常。
但是,突然之間一塊巴掌大小,銘刻著很像是“羅塞塔碑”上的碑文的破石板,那就很有意思了。
陳文哲自然想確定一下,這到底是不是“羅塞塔碑”上的一部分。
所以,他自自然然的使用了回朔技能。
當然,當著李天強和陳星辰的面,他也不可能從頭到尾看一遍這塊石板的歷史。
所以,他就挑選近代,也就是發現這塊石板的歷史片段觀看。
這麼一看,他還真就輕易發現了歷史真相。
挑選好了時間段,很容易就能有所發現。
因為標誌物實在是太明顯了,陳文哲首先看到的就是一隊士兵。
他們在挖掘什麼的,突然鐺的一聲,一個士兵的鐵鏟碰到一塊堅硬的東西。
他俯下身子,用手摸了摸,立即驚喜地開始吶喊。
雖然聽不到他喊道的什麼,但是陳文哲清楚的看到,他們發現了埋藏寶物的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