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7 霓虹物語1980(7)

‘德享杯’的外圍賽是分組迴圈賽,所有報名選手被分為了16組,每組一般是12人,只有一個組有13人。組內打迴圈賽,每人賽11場或12場,按照勝負戰績算積分,組內積分第一的晉級本賽——如果出現並列,就看雙方勝負關係。

更極端一些,兩個並列第一的人是和局,則算小分。算小分也是入段時常見的,考慮到圍棋比賽和局比想象中多,互相之間只賽一局的情況下,這種預案也不算杞人憂天。

林千秋所在的小組是12人的,她就有11場比賽要打。這11場比賽安排比較密集,賽程是一週之內結束,所以一天雙賽也很常見。

這在此時的職業棋賽中極其罕見,哪怕是快棋賽,也就是比賽用時少,也很少會一天安排兩場比賽,感覺那樣腦子都要燒壞了。

不過嘛,‘德享杯’不是職業棋賽,更何況這還是對參賽者未設下任何門檻的‘外圍賽’,真就是一群‘業餘低手’在競技。這種競技質量,一天雙賽也就不算什麼了,真要說的話,棋院院生們內部下棋,一天要下多少?那又是什麼競技水平?也沒見腦子燒壞啊。

反正林千秋是沒感覺一天雙賽給自己帶來了壓力...或許相比之下,她的對手更覺得壓力山大?不過這份壓力到底是一天雙賽帶來的,還是林千秋這個對手本身帶來的,那就不好說了。

——很快,林千秋就已經七戰七勝,而且每局比賽都是乾淨利落地取勝,讓人一眼就看出她和對手有著不可逾越的實力差距,在本組內真正是氣勢如虹!

現在這局的話,是今天的第二局棋賽,她本組內的第八戰。同時,她的對手是六勝一負,排在組內第二。誇張點兒說,這算是本輪‘焦點之戰’了。

而在棋賽正式開始前,作為她對手的棋手,一個三四十的男性社會人,雖說是有些緊張,但也不認為自己一點兒勝算都沒有。他之前也看過兩張朋友幫忙記的林千秋的對局棋譜,覺得她強是強,自己卻也不弱.......

只能說下棋是這樣的,且不說‘看棋漲三段’,看棋譜和真正自己下完全不同,經常會出現高估自己、低估別人的情況。就算除開這一點,棋力差距過大、圍棋理念有代差的情況下,出現誤判也再正常不過了。

當這個棋手真正和林千秋面對面下棋,才切身體會到,之前和林千秋下棋的棋手為什麼崩潰得那麼快——先不說時不時就會出現的奇怪棋路(不符合主流歸不符合主流,結果卻是每每效果不錯),就說那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氣勢,就讓他有苦難言了!

明明只是個小女孩而已,氣勢卻沉著的像山嶽一樣。無論他出什麼招數,她都是一種平淡,甚至無聊的樣子。這不像是裝的,更不會是水平太低沒看出招數的精妙,所以無動於衷——對方好歹也是七戰七勝到現在的,有腦子也不該那麼想這個對手。

“那位林桑真是讓人印象深刻啊...”巡場的工作人員離開對局大廳,到外面的休息室喝水歇氣時,就忍不住和同事說起了林千秋。

說實話,外圍賽這麼多參賽者,對局大廳裡一氣開了近百棋局,能讓人記住的棋手還真不多。

林千秋能位列其中,連勝戰績尚在其次(16個小組,擁有連勝戰績的有好幾個呢!這種都是業餘選手的迴圈賽,很容易個別選手實力斷層地強,連勝就是這樣出來的),贏的都很輕鬆也不那麼出奇,關鍵還是她的棋在此時的專業人士眼中很‘怪’。

當然,怪是怪,也沒人覺得有什麼的。相比起‘中規中矩’的職業棋手,野蠻生長的業餘棋手就是容易出一些怪招嘛。

“是11組的林小姐嗎?”同事一臉認同的樣子:“和她下過棋的選手也都在說呢...說起來,真是年輕啊,這樣年輕就有這麼強的實力,我還以為是院生呢。”

“咳咳...如果是院生,大概就直接參加本賽了,不會從外圍賽打起了吧?”巡場中間休息的工作人員不以為然地說:“也不是說棋下得好就一定要做院生,以職業棋手為目標,這可是一條很辛苦的路。去做院生的少年都可以說是天才,可每年定段的又有幾個呢?”

“從這一點來說,這位林小姐沒有去做院生,其實也沒什麼。”

怎麼說呢,巡場的工作人員也只是業餘棋手的水平而已,對林千秋的‘怪招’印象深刻是印象深刻,卻也沒覺得她實力強到‘少見’。很多事就是這樣的,發生的時候察覺不到其中厲害,只有事後很久再去看,才能品味出一點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