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21

與他和肥腸的“生死之交”相比,我有點拿不出手,甚至到現在都沒有去過江油。前些天去成都,“成都民間吃飯大使”楊暢娃跟我說,每年三月底,江油山裡有大片的辛夷,開粉色的花,樹很高,成片的花海,看上去美爆了,比日本的櫻花要漂亮一千倍。她還把手機裡的照片給我看,果然是朦朧仙氣,花海如夢。於是我決定了,今年專門去江油做一把“花吃之旅”,這個旅行團的名字是“辛夷花吃了那肥腸”,想一想就覺得汁水豐沛,脂肪肥沃,可以一夢千里,可以以夢為馬。

江油山裡有大片的辛夷,朦朧仙氣,花海如夢

即便我還沒有去過江油,也不代表什麼,畢竟我在川渝大地上,都留下了我滿腦肥腸的身影。

在成都,隨便進入一家路邊蒼蠅館,都能吃到不錯的肥腸,最佳的吃法不是爆炒,不是紅燒,不是乾鍋,也不是燉,而是切一盤滷肥腸,慢慢下酒,如果覺得肥腸有點膩,旁邊配上花毛一體便可。有一次我在成都玉林的一家小館子吃滷肥腸,吃到深處人孤獨,拍了張照片發到微博,我說:“許多人問我最愛吃什麼,我一直恍惚其詞,今天我坦白:今生今世,我最愛的食物就是這個了,只願與它死生契闊。”居然引起一片感慨,眾吃貨紛紛留言,表達自己對肥腸的仰慕之情,我看了很是欣慰,吾道不孤矣。

切一盤滷肥腸,慢慢下酒,如果覺得有點膩,旁邊配上花毛一體便可

在成都我總忘不了找一家肥腸粉的店,吃一碗肥腸粉,加兩個冒節子,一個牛肉鍋魁,一份拌滷肥腸,這算是標配中的標配。冒節子算是四川獨有的叫法,肥腸粉往往都是現場製作,一個小夥子把紅笤粉壓制成條狀,在鍋裡煮熟,加入各種滷汁和作料,最後放上幾個冒節子。冒節子是打了節了肥腸,看上去像個戴了禮帽的肥腸紳士。妙處在於冒節子裡面灌滿了汁水,吃一口汁水四溢,端的是香濃。

吃一碗肥腸粉,加兩個冒節子,一個牛肉鍋魁,一份拌滷肥腸,這算是標配中的標配。

這次去成都,還是對此念念不忘,於是放棄了種種宴請,偷偷去了甘記肥腸粉,還是沒有位子,只能坐在戶外,還是許多人,還是沒有啥服務,還是有許多味精,但是坐在那裡,肥腸粉端上來,冒節子圓滾滾的跟我打一個招呼,我才覺得到了成都。

冒節子裡面灌滿了汁水,吃一口汁水四溢,端的是香濃

在成都還有一種別緻的吃法,蘸水肥腸,吃蘸水肥腸的地方是在雙流的無名蘸水肥腸。大碗的肥腸白白嫩嫩,簡直是肥腸屆的傻白甜,還要配上蓮花白,打一個蘸水,明明是肥腸,但是吃出初戀般的不忍褻瀆感,也是絕妙。

大碗的肥腸白白嫩嫩,簡直是肥腸屆的傻白甜

而在重慶,也少不了找一些絕妙的肥腸所在。這次去重慶,又有新發現,也是一家小館,也是沒有位子,也是在戶外坐著,這裡的拌肥腸堪稱妙。但是這個地方在哪,我還是先憋著,私藏著。

這個地方在哪,我還是先憋著,私藏著

3

關於肥腸,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到了西安,就成了葫蘆頭。西安是眾多吃貨的主食天堂,我最喜歡的就是葫蘆頭。據說葫蘆頭最初始的來源是孫思邈,葫蘆頭與羊肉泡饃的做法類似,只不過羊肉換成了肥腸。肥腸做之前也需要細細捯飭,經過種種手段使腥臊盡去,豬骨與母雞熬成乳白色的湯,香濃異常。

西安是眾多吃貨的主食天堂,我最喜歡的就是葫蘆頭

且說有一次,一家洋酒品牌在西安做了一次盛大的品酒會,我們從北京乘坐私人飛機到西安,去了當地最豪華的一家酒樓,這裡金碧輝煌猶如皇宮,宮殿裡珍饈美饌,香鬢如雲,每上一道菜就有美女起舞。我吃了頭盤之後,抽了個空子悄悄逃了出去,找了街邊一家人聲鼎沸的小店點了一個葫蘆頭,周圍摩肩擦踵,臭汗味、肥腸味、夾雜著陝北口音,嘈雜的很,我吃的心滿意足。到後來,經常有吃貨自我表白,曾開車三個小時只為去一家小店吃一道火腿燜雞,我終於也有話對答:我曾經於某年某月,坐私人飛機去西安,只為吃一碗葫蘆頭。

在北京我常去的一家火鍋店就是肥腸火鍋,在團結湖的一條小街上,叫湘腸香,作為熟客,每次來到這裡都不用看選單,直接招呼:“一個鍋底,兩份腸兒”。如果把這火鍋定位再精準一些,肥腸火鍋發跡於湖南常德石門,由當地土家族的覃正村炒出名氣。當一份冒著熱氣的肥腸火鍋端上桌,看著切得很細的肥腸被紅油濃湯覆蓋著,大大的紅椒和青椒切成圈,加上香菜和蒜頭點綴在鍋裡,一個“下水主義者”的幸福感就從其中升起。吃一口,先是鹹鮮,嚼兩口後肥腸的滋味開始氾濫,又香又辣,整個口腔都被那股異香佔領了,吃得那個叫昏天黑地。最後可以點一份家常餅,泡在湯汁裡混著吃。這裡可以作為私人推薦,謹慎帶女朋友來,尤其是對下水肥腸之類的玩意兒絲毫不感冒的姑娘,他看到你大嚼肥腸的時候,你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可能如同這肥腸一般了。

湘腸香的肥腸火鍋

如果是在一個粵菜小館,裡面有各種啫啫菜品,我也首先會點一個啫肥腸,但如果這裡還有脆腸,我就會先點脆腸。脆腸,有的地方也叫生腸,顏色白皙,口感脆爽。有的話不能說的太清楚,這脆腸其實是……母豬的輸卵管,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因為這個不吃脆腸了。吃這個我經常去的是煲煲好,這裡的脆腸不經常有,要點要趁早。

我有一個學醫的朋友,他們私下把肥腸叫做“大使館”,我不解釋你也能明白是什麼意思吧,他們去餐館點菜,經常是“來個紅燒大使館”。有一次我去熟食店買肥腸,跟肥腸在一起的有個有點陌生的玩意兒,我問老闆娘這是什麼,老闆娘說是“花腸”,我還是不明白,一說別人“滿腦子花花腸子”難道就是這個玩意兒?我刨根問底,請問花腸是……哪個部位?老闆娘口齒有點支吾,吞吞吐吐的說:“就是房子”。哦,原來是母豬的子宮。

4

去過幾次潮汕,發現了潮州滷水大腸的妙處,要肥厚的腸頭,潮州滷水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不同於蘇式滷水的鮮香回甜,也不同山東滷水的鮮香紅潤,川味的麻辣陳香,而是另有一種雋永感,潮州滷水有自己的一套,除了常見的香料自然少不了南姜、香茅、老鵝油等等,我還試著找來潮州滷水的配方,弄了半天,也沒有弄出個模樣。

潮州滷水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潮州滷水大腸雖然是妙,但是我更喜歡潮汕的脆皮大腸,這其實有點像川菜的回鍋肉,前一天滷好的大腸,第二天再滷味道就重了,於是下油鍋炸,腸皮酥脆,下威士忌別有一番滋味。如果在潮汕,我可以沒有老鵝頭,可以沒有各式海鮮,可以沒有牛肉火鍋,但是沒有這份脆皮大腸下酒,我會悵然若失。

下油鍋炸,腸皮酥脆,下酒別有一番滋味的脆皮大腸

做脆皮大腸的不只潮汕,許多地方都有。我以前經常去的一家北京小店,也有這個,小店叫螺絲粉先生,做柳州螺螄粉,螺絲粉裡必然放兩份肥腸,然後再叫老闆切一份七寸。這裡的七寸也頗有講究,只選擇肥腸最好的七寸,滷好之後在油鍋裡炸,做得外焦裡嫩,第一口下去,有酥脆之感。這家店破敗狹仄,然而味道奇崛。只是如今,他們把更多的重心放到淘寶店裡,這道菜已然消失在選單上。

有一天中午都快過了,我還沒有吃飯,有人在微博上跟我叫板,發出了一張炒肥腸饞我。我頓時回擊之心頓起,我扛著吃貨的大旗遊走江湖,各路豪傑都知道我心中懷有一顆肥腸的心,每到一處必然點的一道招牌菜就是肥腸,手機裡存滿了各種吃喝照片,自然少不了千奇百怪的肥腸。於是馬上在手機相簿中調出一批肥腸照片,進行微博回擊。俗話說,道可道,肥腸道,這些關於肥腸的照片來自祖國各地,微博上的好友紛紛回帖:大聖呀,收了神通吧,我們這都還餓著呢。

各路豪傑都知道我心中懷有一顆肥腸的心,每到一處必然點的一道招牌菜就是肥腸

我也是邊發邊餓邊流口水,於是去了一家小店專門去吃肥腸。似乎所有把肥腸做得好的,都是這種小店。幾個月前去武漢,當地吃貨帶我去各種居民區深處的家庭作坊吃飯,各種食材一字排開,可以隨意點菜,我到每一家都少不了點肥腸。武漢家庭做法,肥腸加入青椒、蒜片,猛火爆炒,汁濃味厚,肥腸入口,有牙齒與舌頭的糾纏,有味蕾與口腔的撕扯,那是一種藏在口內的姦情,其中妙處,無法言說。

肥腸加入青椒、蒜片,猛火爆炒,汁濃味厚

有一段時間我蟄伏已久,過了幾天安生日子,忽然又有了一個開店夢想,夢想之宏偉壯闊,令我為自己折服。興趣與愛好往往是最好的出發點,於是乎,想開一家 “小寬肥腸館”。

我品遍天下肥腸,認為最好的肥腸做法不過十來種:山東九轉大腸、北京焦熘肥腸、上海草頭圈子、成都蘸水肥腸、四川溫拌肥腸、東北燻貨大腸、肥腸麵肥腸米線肥腸豆花、成都冒節子、西安葫蘆頭、廣州生腸粉蒸竹腸,湖南肥腸火鍋和乾鍋肥腸……

上海的非常好做法——草頭圈子

在這個基礎上做變形,小分量,再加上其它小菜,諸如花生毛豆等等,做成一個深夜食堂,是中國版的居酒屋,人們可以在這裡暢飲,吃一點肥碩的膽固醇,一咬滿口過癮的爽快,一口啤酒過喉的安慰,這裡是治癒系的肥腸館,我們的口號是:“道可道,肥腸道”。

小館子不大,安放在朝陽區某處有點隱秘的地方,每到晚上牛鬼蛇神出沒,我找兩個性格颯爽如金香玉的姑娘在此夜夜笙歌,這裡是肥腸愛好者的天堂,也是不吃一切內臟者的噩夢,營業到凌晨三點,店裡打扮後現代的酷,甚至有一個回轉壽司臺,上面有一小份一小份的肥腸。

這個想法叫我覺得興奮,我自己做菜品研發,尋找裝肥腸的餐具,如何把一個看似醃的東西做得有腔調,把一個別人看不上眼的東西做得有趣有態度。然而第二天,我就收到體檢結果,我的血糖和尿酸都已經高到令人發十指的地步,醫生對我說:以後你要減肥、運動,不要吃肥腸之類的高膽固醇食物,並且要配合吃藥降糖。醫生特別囑咐:這不是聳人聽聞,你要是不重視,後果很嚴重!

我唯有仰天長嘆,既生肥腸,何生小寬?所以我依然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每天九點穿越擁擠的三環,去國貿做一個網際網路狗,開店的夢想僅僅是夢想。

夢想轟然坍塌的時候,我還是寫了首詩,名字叫《下水主義》,以此獻給那些熱愛肥腸和痛恨肥腸的人們:

我認識的男人,大多熱愛滷煮,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