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六章 學鄉[下]

聽到每年要負擔一千萬,張涵面不改色,從容自若,管寧暗暗讚歎。殊不知,張涵驚詫莫名,只是他掩飾的很好,

看出來。

錢不算什麼,一千萬錢換成了慄米,也就是兩三萬石,張涵安置慣了流民,對這點錢,眼睛都不眨一下。可是,鄭玄的這個主意真是太超前了,這老先生還真不一般,送給他份藏書,他就能鼓搗出所大學來,一轉眼,這老先生又要出月刊了……

“康成君臺鑒:……”

管寧走了許久,張涵才反應過來,管他呢,這也不是什麼壞事,學術期刊而已,隨他去好了。不過,印刷的事,張涵倒有點想法。

提起筆來,張涵就給鄭玄寫了封書信,感激他的幫助,並提了些建議。隨後,張涵意猶未盡,又給項奉寫了封書信,把活字印刷技術描述了一遍――什麼鉛字呀,油墨呀什麼的。張涵見過鉛字,正方的柱形長條,一面是字,一面平整,側面還有兩個對稱的凹槽,也許是一個……總之,應是排版的需要。當然,他也就知道這麼些了。

“這不就是多刻些圖章嗎?”

項奉立刻理解了活字印刷術的精髓。

鉛字?在項奉的印象中,鉛有些軟,恐怕光用鉛是不行的;油墨?什麼油?豆油,還是……算了,慢慢試驗著,先用木活字。不過,制訂活字的標準,大小長短的詳細尺寸,還是應該的,所有的活字都實在幾個規格之內,補充就容易多了。至於排版就更不是問題了,在學鄉里,認識字的,比不識字的,還要多。反正他平日裡,也沒少僱傭士子們寫雕版用的字。到時候,多僱些也就使了。

――――――――――――――――――――――――――――――

“幼安,這樣可不行呀,朝廷自有制度,怎麼能讓你來負責呢?”

曹操朗聲笑道,他是個很有魅力的人,與管寧認識不久,便已經頗為熟悉了。曹操對辦學很支援,他自己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但是,對於開支不經過他手,由刺史府的勸學從事直接管理,曹操的意見很大。刺史不過是個監察官,這不是他的許可權,曹操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當然,曹操倒不會以為張涵想要圖謀不軌。士子們來自天南地北,又不是張涵的人,也基本沒有崇拜張涵的,他們不可能教育學童們崇拜張涵。最終得利的,還是大漢國。說句不客氣的話,張涵勾結宦官便玷汙了自己的名譽,他安民興學,會提高他的聲譽,卻不能掩蓋這一汙點。如果張涵想造反的話,收買民心,招募士兵,絕對比教育小孩子,更有前途。

張涵不是不明白這一點,但他有著更深層次的考量。即便沒有這個,張涵也依然會推廣教育。在大漢國的教育裡,文武兼備本是常理,張涵又有意為射箭、技擊和蹴鞠提供了少量器械。從這一點來說,以後至少青州軍的兵源素質會更高――這就值得了。

管寧有些頭痛,在諸郡國裡,濟南相曹操最支援辦學,卻又最為固執。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

正當他想說點什麼,一陣朗朗讀書聲吸引了管寧的注意力。

“怎麼樣?沒有剋扣你的錢吧?”

曹操停下了腳步,看著這間寬敞嶄新的茅草屋,臉上不覺流露出幾分自豪。有了不其的講師和管寧帶來的書籍,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他在濟南國十個縣裡,建立起一百八十座學校,新入學的孩子超過了七千。雖然課桌是木頭樁子,學童大多使用沙盤……

管寧也不禁微笑起來,這些孩子多半不能一直讀下去,但畢竟有了讀書的機會,也許今天看到的學童裡,將來會出現幾位大師……

趁著管寧高興,曹操抓緊有利時機,終於說服了管寧。在濟南國,各級學校的管理,有曹操統一負責,而管寧只負責監督錢糧的使用。

中平三年(186年),在管寧的努力下,青州新建立學校二千九百所,新入學孩童超過十萬。其中,一半的學校,是建立在流民屯中的――那裡張澗說了算,執行起來更容易。這些學校從事的,都是最基礎的教育。用張涵的話講,數量上去了,再說質量。

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