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說張家得了天書,上面記載了無數神仙法書,鍊金術只是其中最最不起眼的一個云云。
此外,張涵巫術大成,吞天食地的謠言,及張涵重新投胎下凡的故事,原形從神仙、星宿(以災星為主),一直到妖魔鬼怪,也不時偶有流傳……
自然,這些謠言並沒多少人在意。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黃金是怎樣煉成的”,這一關鍵的問題上。“金可作,世可度”,這樣的老話又流傳起來了。
可以說,在這個月裡,天下最流行的話題,莫過於這個“金五銖”了。別說平民百姓,就是管寧在與人閒聊的時候,十個人都有八個向他打探訊息的。不少人在家裡偷偷摸摸搭起了冶煉爐。
前幾天,有一個本來很勤奮的書吏,忽然老是遲到,就被人揭發出來,他在家裡悄悄地鍊金。事情比較特殊,一直捅到了張涵那裡。張涵倒也沒有責罰他,反而在他離開時,溫言勸了他幾句,說“偽金不是那麼好煉的,不如好好幹你這份很有前途的書吏工作”云云。
要說,張涵這話也不是虛言。這書吏本來勤懇用心,為人也機靈,近期提拔了一批人手,他就是其中的重點培養物件之一,他又與上司處的好,本很有前途的一個小夥子。
不過,這書吏丟了人,又放不下鍊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沒兩天竟辭了差使,回家鍊金去了。
很有前途的一個公務員,都回家鍊金去鳥,鍊金的盛況,可見一斑。張涵被迫發出了告示,來抑制這片狂潮。告示寫的挺長,中心意思卻很簡單,就是一句話:黃金不是那麼好煉的,老老實實幹活好了。然而,這樣的告示一點說服力也沒有。許多人往往金沒煉成,卻把家敗了。稍為晚些時候,張涵不得不下令,重申了大漢國的法令“偽黃金棄市律”,這才稍微抑制了鍊金活動,使之轉向地下發展。
順便說一句,這一年裡因違反“偽黃金棄市律”而被逮捕的人,居然超過了五萬,張涵總不能把他們都殺了,無奈之下,張涵又被迫宣佈大赦,赦免了這些人的死罪,改罰他們去服勞役。
此時此刻,鍊金的狂潮剛起,但管寧並不怎麼在乎這個,要說華好偶爾琢磨一下,見到了張涵也會開玩笑地問一句。管寧則是提都不會提這事。
所以,華一拿出金五銖,管寧立刻就很厭倦,說了一句後,他又覺得自己的語氣不太妥當,就用開玩笑的語氣說:
“怎麼?難道是子魚你煉的金?”
“哪兒能呢?”
說到鍊金,華也樂了,他又不是傻瓜,鍊金術真那麼好研究,也就不會好幾百年都沒有人成功了。即使真的有人研究出來鍊金術,又能如何,造假錢是要掉腦袋的,而會的人多了,偽金也就不值錢了。
“不過,子魚你可看走了眼,這可不是金五銖……”
華把那枚大錢“啪”的一聲,拍在了石桌之上。
“哦?”
管寧也來了興致,取了過來一看,也沒什麼區別,都是那麼大。隨手從自己袖子裡掏出枚金五銖來,放在一起比較著仔細檢視,管寧這才發現兩者的不同之處。
兩者的尺寸及大致的形狀,都是一樣的,但錢上的文字和圖案,可就大不相同了。而且,華拿來的那枚錢也要重些兒,管寧掂量了下,估計至少也要重一倍。
“這是……”
“這是金十二,可不是金五銖,真金鑄造,一枚恰好重十二銖,一斤黃金可鑄三十二枚,你看……”
華指著背面的圖案,那圖案不是四靈,而是四隻一樣的鳥:
“這是金烏!”
再翻過來,指著上面的文字,左右各是兩個小字,右面是“十二”,左面是“金銖”,合起來是“十二金銖”。而上面依然是“直”,下面卻改成了“五”字。
“什麼?值五?”
管寧是看出
了,可他更不理解了。“偽金”一個值二十錢,而五錢……呃,不對,可就是值一百五銖錢,也差了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