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古,遠獻直言,披露腹心,非常懇到,覽用嘉嘆,不能便已。有臣若此,朕復
何憂!宜守此誠,終始若一。古人稱一言之重,侔於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貴矣。
今賜卿胡瓶一枚,雖無千鎰之重,是朕自用之物。”又賜荀悅《漢紀》一部,下
書曰:“卿立志方直,竭節至公,處職當官,每副所委,方大任使,以申重寄。
公事之閒,宜尋典籍。然此書敘致既明,論議深博,極為治之體,盡君臣之義,
今以賜卿,宜加尋閱也。”時頡利可汗敗亡,北荒諸部相率內屬。有大度設、拓
設、泥熟特勒及七姓種落等,尚散在伊吾,以大亮為西北道安撫大使以綏之,多
所降附。朝廷愍其部眾凍餒,遣於磧石貯糧,特加賑給。大亮以為於事無益,上
疏曰:
臣聞欲綏遠者,必先安近。中國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猶於枝葉。擾
於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國以信,馭夷狄以權。
故《春秋》雲:“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自陛下君臨區
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強,九州殷盛,四夷自服。今者招致突厥,雖入提封,臣
愚稍覺勞費,未悟其有益也。然河西氓庶,積御蕃夷,州縣蕭條,戶口鮮少,加
因隋亂,減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業;匈奴微弱已來,始就農畝。若即
勞役,恐致妨損。以臣愚惑,請停招慰。且謂之荒服者,故臣而不內。是以周室
愛人攘狄,竟延七百之齡;秦王輕戰事胡,四十載而遂絕。漢文養兵靜守,天下
安豐;孝武揚威遠略,海內虛耗。雖悔輪臺,追已不及。至於隋室,早得伊吾,
兼統鄯善,既得之後,勞費日甚,虛內致外,竟損無益。遠尋秦、漢,近觀隋室,
動靜安危,昭然備矣。伊吾雖已臣附,遠在蕃磧,人非中夏,地多沙滷。其自豎
立稱藩附庸者,請羈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懷德,永為蕃臣,蓋行虛惠,而
收實福矣。近日突厥傾國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變其俗;置於內地,去京不
遠,雖則寬仁之義,亦非久安之計也。每見一人初降,賜物五匹、袍一領,酋帥
悉授大官,祿厚位尊,理多縻費。以中國之幣帛,供積惡之兇虜,其眾益多,非
中國之利也。
太宗納其奏。八年,為劍南道巡省大使。大亮激濁揚清,甚獲當時之譽。及
討吐谷渾,以大亮為河東道行軍總管。與大總管李靖等出北路,涉青海,歷河源,
遇賊於蜀渾山,接戰破之,俘其名王,虜雜畜五萬計。以功進爵為公,賜物千段、
奴婢一百五十人,悉遺親戚。仍罄其家資,收葬五葉宗族無後者三十餘喪,送終
之禮,一時稱盛。後拜左衛大將軍。十七年,晉王為皇太子,東宮僚屬,皆盛選
重臣。以大亮兼領太子右衛率,俄兼工部尚書,身居三職,宿衛兩宮,甚為親信。
大亮每當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嘗勞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臥。”其
見任如此。太宗每有巡幸,多令居守。房玄齡甚重之,每稱大亮有王陵、周勃之
節,可以當大位。大亮雖位望通顯,而居處卑陋,衣服儉率。至性忠謹,雖妻子
不見其惰容。事兄嫂有同於父母。每懷張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時為將作丞,
自匿不言。大亮嘗遇諸途而識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產以遺弼,弼
拒而不受。大亮言於太宗曰:“臣有今日之榮,張弼力也。有官爵請回。”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