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孟雄出來圓場說:“欽差大人是當今山西在朝廷做得最大的官,您只要踏進山西,百姓誰人不曉啊!”
陳廷敬說:“你不是說不敢讓百姓知道我來了嗎?”
戴孟雄答話牛頭不對馬嘴:“卑職平日出來,也不敢驚動百姓,這都是跟欽差大人您學的。”
楊乃文忙附和道:“我們戴老爺平日暗訪民間,布衣素食,很得民心啊!”
陳廷敬含糊著點頭,進了李家大院。劉景不經意回頭,見不遠處有戶人家的門開了,一個小孩跑了出來,奇怪地看著外面。一個婦人忙追出來,抱著小孩慌忙往裡跑,頭也不敢回。
進了李家大門,繞過蕭牆,但見裡頭疊山鑿池,佳木蔥鬱,樓榭掩映,好生氣派。池塘裡結著冰,隱約可見殘荷斷梗。想那夏秋時節,李家這園子必定是江南勝景。李家聲卻連聲道:“寒舍簡陋,委屈欽差大人了。”
陳廷敬不說話,只隨李家聲往裡走。走過這大大的園子,這才到了李家正堂。陳廷敬想這李家真是奇怪,有錢人家通常都把園子藏在後邊兒,他家卻進門就是園子。
進了客堂,李家聲恭請客人上座。下人低頭過來上茶,垂手退下。陳廷敬抿了口茶,說:“李家聲,你們戴老爺說,你自家出錢建了龍亭,把皇上《聖諭十六條》刻成龍碑,本官聽了很高興。”
李家聲拱手道:“草民我能安身立命,鄉親們能和睦一家,都搭幫了《聖諭十六條》,它好比堯舜之法,必定光照千秋!”
戴孟雄說:“稟欽差大人,這個村子十六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無論男女,都能背誦《聖諭十六條》。”
陳廷敬似乎饒有興趣,說:“是嗎?李家聲,你背來我聽聽。”
李家聲稍稍紅了臉,道:“欽差大人,草民這就背了。一、敦孝悌以重人倫。二、篤宗族以昭睦鄰。三、和鄉黨以息爭訟。四、重農桑以足衣食。五、尚節儉以惜財用。六、隆學校以端士習。七、黜異端以崇正學。八、講法律以儆愚頑。九、明禮讓以厚風俗。十、務本業以定民志。十一、訓子弟以禁非為。十二、息誣告以全良善。十三、戒匿逃以免株連。十四、完錢糧以省催科。十五、聯保甲以弭盜賊。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
李家聲搖頭晃腦背誦完,討賞似的望著陳廷敬笑。陳廷敬稱讚幾句,問道:“聖諭說,完錢糧以省催科,你們村的錢糧都如數完清了嗎?”
李家聲道:“回欽差大人話,我們村的錢糧年年完清,沒有半點兒拖欠!”
陳廷敬回頭望望戴孟雄,戴孟雄忙說:“欽差大人,卑職正要稟報。這個村,全村錢糧都是由李家聲代交的,因此年年都不需官府派人催繳。”
楊乃文忘了規矩,在旁插話:“庸書這個錢糧師爺當得最是輕鬆,不像別的縣,成日帶著衙役走村串戶,弄得雞飛狗跳!”
陳廷敬頓時來了興趣:“啊?這倒是個好辦法啊!朝廷平定雲南,最要緊的就是籌集軍餉。如果各地都依這個辦法,就不會有稅銀拖欠之事。”
戴孟雄道:“回欽差大人,陽曲縣已有三分之二的村用了這個法子,往後我想讓全縣各村都按這個法子來做。自從卑職到陽曲任職,銀糧年年都是如期如數上繳。”
陳廷敬說:“戴知縣,你們完錢糧的辦法比建龍亭更好。朝廷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完錢糧。打仗是要花錢的啊!”
戴孟雄道:“卑職把這個完錢糧的辦法叫做大戶統籌。原打算等明年全縣通行之後,再上報朝廷。而建龍亭不太繁瑣,簡單易行,已在全縣推開了。”
陳廷敬頓時驚了,問:“怎麼?已在全縣推開了?你在疏請上不是說百姓有此願望,奏請朝廷恩准嗎?”
戴孟雄忙低了頭說:“百姓熱忱頗高,卑職不好潑冷水啊!”陳廷敬心裡不快,說:“我過後再同你切磋此事。先去看看龍亭吧。”
陳廷敬等隨李家聲往李家祠堂去。戴孟雄見陳廷敬臉色不太好,心裡甚是忐忑。他知道朝廷沒恩准,擅自建了龍亭,追究起來是要治罪的。
祠堂正對面有塊空坪,長有一棵古槐,古槐旁邊便是龍亭。亭有八角,雕樑畫棟,飛簷如翅。亭裡面立有雕龍石碑,上刻《聖諭十六條》。陳廷敬圍著龍亭轉了幾圈,細細看了碑刻,說:“亭子修得不錯。李家聲,修這個龍亭花了多少銀子?”
李家聲回道:“兩百多兩銀子。”
陳廷敬又問:“全村多少人,多少戶?”
李家聲答道:“全村男女老少二百三十二人,四十六戶。”
戴孟雄在旁搭話:“欽差大人,李家聲代完錢糧已不止這個村,周圍十六個村,一千零八戶的錢糧都是李家聲代完的。”
陳廷敬點頭不語,心裡暗自盤算。正在這時,大順突然趕來了。原來陳廷敬回到山西,沒時間轉道陽城老家探望父母,便打發大順回去代為看望。大順已從陽城回來,先去了陽曲縣衙,知道老爺到李家莊來了,這才一路打聽著趕了過來。大順拜道:“老爺,老太爺、老太太、太太跟家裡人都好,老太太特意囑咐,要您好生當差,不要掛念!”
大順說罷掏出老太爺的信來,遞給陳廷敬。陳廷敬讀著家書,不覺雙淚沾襟。珍兒見了,也忍不住流起淚來。劉景跟馬明也都是父母在老家的人,難免跟著傷心。
戴孟雄說:“欽差大人過家門而不入,有禹帝之風,卑職十分敬佩!”
陳廷敬收好家書,嘆道:“皇差在肩,身不由己。唉,此話不說了。戴知縣,李家莊的龍亭氣象威武,很不錯。”
戴孟雄見陳廷敬臉上有了笑容,終於鬆了口氣,忙說:“感謝欽差大人誇獎。”
陳廷敬卻突然冷冷地丟擲一句話:“其他地方的龍亭,暫時停建!”
戴孟雄慌了,問道:“欽差大人,這是為何?”
陳廷敬道:“未經朝廷許可,擅建龍亭,應當治罪!難道你不知道?”
李家聲忙跪下,說:“欽差大人,草民這是對朝廷的一片忠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