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雙方有隸屬關係那就不一樣了,本地經濟搞不好,他們也沒好果子吃。
這個解釋成功說服了大部分人。
這時耿光提出了一個問題:
“綜改機構隸屬於地方衙門,如果他們和地方官吏沆瀣一氣,陽奉陰違阻撓革新怎麼辦?”
都沒用陳景恪開口,李善長就替他做出了回答:
“吏部考功司已經修改了標準,以後變革和五年計劃的實施情況,將會作為重要考核專案。”
“這一項連續兩次考核不達標,可直接罷官。”
耿光再無意見,只要他們還想繼續做官,就必須支援綜改司的工作。
就算遇到真頭鐵的,我就是反對,就是要阻撓。
那也沒關係,時間到直接罷免,換個願意做的人上來。
就是多耽誤兩年時間的事情,不影響整體局勢。
之後其他人又問了一些疑問,比如具體的職權範圍,具體的工作內容等等。
陳景恪一一做了回答。
直到眾人再無問題,他才開始講第二項:
“增設的第二個衙門叫工商司,主管工商業……”
“咳……”這時朱元璋輕咳一聲,打斷了他的話:
“華夏自古以來重農輕商,彼輩多奸猾無恥之徒,故世人多輕之。”
“若新衙門以工商為名,恐會引起朝野反對。”
“且也會讓世人誤以為大明要重視商賈,若導致商賈之輩得意忘形,更是不妙。”
其他人也紛紛贊同。
衙門的名字,怎麼能帶商字呢,不妥不妥。
陳景恪一想確實如此,就說道:“太上皇英明,是我考慮不周,那就改一個名字。”
“不如叫市管司,全名是市場監督管理司……”
“市場包括工業和商業……”
這個名字成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就此定了下來。
工商局……市管司主管工商業的註冊、佈局調整、後續管理。
還有就是集貿市場的建設管理等等工作。
甚至就連開礦等工作,都歸他們管理。
總之,現在市管司的職務範圍很廣。
工商礦業幾乎都能管得到,權力屬實有點大。
但沒有辦法,現在大明的工商業底子太薄,分太多衙門會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只能先弄一個綜合部門統一管理。
等工商業發展起來,再根據實際需要對其進行分拆。
對於這個機構,眾人自然是非常的認可。
還是那句話,五年計劃之所以推行緩慢,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缺少專門的機構負責。
市管司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關於新衙門,陳景恪暫時就只弄了這兩個,再多實在沒必要。
況且他又不是萬能的,沒辦法在計劃階段,就將事情做的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