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王府人口實在簡單,太妃不肯冷清過年,故王府的家生子在這日都當家人一般看待。過年當天,按照親疏遠近,職位高低,一家一戶的來太妃面前磕頭。
諸家僕婦小廝丫鬟行禮必,都散了壓歲錢、紅包、金銀錁子,眾人謝了恩,下面自有小廝擺上合歡宴一起吃。
甄英這一桌兒只她和太妃,身邊九個大丫鬟一併立著伺候。
桌上還那種帶著轉盤的紅木大桌,取了吉利數兒,有整整三十六道菜。
六道湯品,三甜三鹹。鹹的是龍井竹蓀、千絲繞銀針、鳳凰腦;甜的是雪霽羹、清燉燕窩、花生杏仁露。
六道點心,也是三甜三鹹。鹹的是升進二十四氣、九珍九藏、蟹殼黃;甜的是:透花餈、櫻桃畢羅、雪衣紅沙。
六道冷葷,分別是:醬香馬肉、涼拌牛肉、黃門驢肉、五香羊肉、白切文昌雞、片皮鴨子。
六道炸物,分別是:醒獅酥、巨勝奴
六道熱菜,分別是:滴水觀音、懷抱鯉魚、龍井蝦仁、乾坤燒鵝、紅燒裡脊、上湯雞髓筍。
六道主食,分別是:八寶扁食、果醬金糕、雙色馬蹄糕、木犀糕、玉面葫蘆、水晶梅花包。
其中,八寶扁食就是八種不同餡兒的餃子。
太妃知道甄英吃飯時不喜歡有人看著,乾脆擺擺手,讓都下去和爹孃一道用席。
九個大丫鬟裡,八個是家生子,只一個甘露,是家裡造了難,發賣出去的。
眾人都和父母兄弟們一塊兒在後頭坐著,既喜慶,又不拘束,只甘露一個孤零零的,和兩個小丫頭在前邊兒伺候。
眾人都和爺孃一起,言笑晏晏,雖然合歡宴怕出醜事不許喝酒,眾人以茶代酒,又吃的是難得的大菜,到底有時候控制不住,歡聲笑語飄到前邊兒。
前邊兒甄英雖然不能說話,耐不住太妃是個話癆,兩個小丫頭雖然是第一次伺候用膳,很快就不拘束了。
只甘露一個,聽著後邊兒人聲鼎沸,看著前頭祖孫和睦,想到在閨中時的日子,神色就有些異樣。
太妃是個仔細的,看她這幅樣子,知道甘露想家了。
“我記得,你家裡是北方的,你嚐嚐這道紅燒裡脊,比起家裡做得如何?”
甘露謝了恩,用公筷夾到瓷碟裡,又另起了一雙筷子吃了,不禁落下淚來:“當年家中貧寒,不曾吃過紅燒裡脊。”
甄英之前從太妃那裡,知道甘露家鄉先是遭了旱災,家人勤勉,早先打了深井,這才不至於渴死。之後又是遭了蝗災,實在沒辦法了,爹孃拿她換了一袋糙米。
甘露那時還是麻桿似的一個女娃,就算賣到窯子裡也賣不上價,好在家裡當年家境不錯,耕讀傳家,女孩兒也學了幾個字,人牙子見她聰明,乾脆賣到了王府。
之前提到,王府缺一個管書房的女孩兒,甘露因為身家清白,又識文斷字,被考察過後輕易就選上了,從三等雜役丫鬟變成二等丫鬟,平日裡灑掃書房,整理書籍。
王爺書房雖然說是多重要的地方,但那特指主人在的時候。
太妃有段時間迷上了話本,眾人投其所好,蒐羅了不少,自己臥室裡放不下了,諾去了王爺的書房,後來裡頭進進出出的人太多,姜澈一拍大腿,乾脆收集境內藏書,搞個藏書樓吧!
就在甄英到達王府那年春天,藏書樓建成了。
太妃身邊的丫鬟都是家生子,伺候人可以,管理藏書就不在工作技能內了,就是聽霜這般沉穩仔細的人物,也只能看看賬本這些庶務,真的去管理藏書,頭都要大了。
此時宮選都沒開始呢,王府也找不到女官用,甘露此時只是個灶上的三等丫鬟,好容易有個機會,於是毛遂自薦,領了這份差事。
她按照“經史子集”,將藏書分門別類,又仔仔細細把書名抄錄成單子,少女時期的經歷,給了她經驗。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甄英來藏書樓借書的時候,就發現了這枚金子。
之後王府編制擴張,甘露憑藉整理藏書樓有功,順利蹭到了大丫鬟的編制。
要知道,王府的一等大丫鬟每月有二兩的月錢,雖然不多,可平時吃穿用度都是走公中,月例到了手,權當攢嫁妝。
又因在太妃身邊服侍,不僅得臉,逢年過節的賞賜也多,堪稱是王府除了管事和採辦之外最好的差事,從來都是被爭破了頭的。
甘露並非家生子,一等丫鬟的編制,按理說輪都輪不到她。可整理藏書樓確實有功,甄英有心抬舉她,旁的人也不敢反對。
只是甘露到底是“外人”,許多行事還是有掣肘,太妃知道,平日裡只讓她在跟前伺候,不讓她去做一些和人打交道的活兒,免得聽到什麼難聽話,心裡難受。
當年抬舉甘露做一等丫鬟時,甄英就派人去了她原籍尋親,一直沒有結果。
甘露一天天埋在書山裡,甄英看著她一天天沉默,總覺得時間長了,到底不是個事兒。
這年她抬舉成大丫鬟的不止一個甘露,還有朝雯,只是朝雯雖然是家生子,年紀卻實在太小,老子娘也不是多有臉面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