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章 終如願袁術稱帝

呂布放下車簾,心道:還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整了整衣袖,揚長而去。

幾日後,皇帝在孟津東郊祭拜天地,祈求皇天后土保佑大漢天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呂布等一眾文武跟隨祭祀。待皇帝見到孟津河岸欣欣向榮的田地,其中以粟米與小麥為主,遍佈在黃河北岸,不見盡頭。

而在河岸的另一邊,卻是一片荒草悽悽,兩相對照之下,更覺洛陽之地的荒涼與苦楚。皇帝對呂布治下的民生髮展大加讚賞之餘,也對關中百姓的疾苦擔憂不已,對呂布道:“關中之地乃是我大漢龍興所在,如今民生凋敝,乃朕之罪也,望丞相能整厲兵馬,早日為朕收復河山,拯救百姓於苦難之中。”

呂布躬身領命,道:“臣必不負陛下所望。”

皇帝順道參觀了河岸的防務,但見軍容肅穆齊整,佈防嚴密妥當,每隔數十丈都有重型巨弩鑲嵌在河岸之上,只是目睹便讓人心驚肉跳,皇帝目不暇接,連連讚歎不已。

迴歸途中,皇帝與一般眾臣捨棄車駕,騎馬而行,在大軍的擁簇下,豪情壯志溢位心頭,終有了身為天下之主的感覺。

呂布與皇帝騎馬並行,為他講解沿途風光,倒也融洽。

便在此時,司馬朗騎馬趕上前來,將呂布請出皇帝儀仗,神色肅穆的道:“主公,剛剛接到訊息,袁術終於耐不住寂寞,在壽春稱帝了。”

袁術稱帝早有跡象,眾人皆知,但是真的付諸行動之後,卻還是讓人吃驚不已,呂布正是有訊息得知袁術即將稱帝,這才有了幷州兩線作戰的謀劃,誰知事與願違,被袁紹先下手為強,一度陷入危險之中。

有道是好酒不怕晚,呂布正可以藉著袁術稱帝的時機,打破冀州僵持了大半年的局面,一舉拿下翼州剩餘州郡,然後再徐圖幽州。

呂布趕緊返回皇帝身邊,將這個喜訊告知皇帝,道:“陛下,大事不好了,豫州牧袁術狼子野心已經顯露,半月前已在壽春稱帝。”

皇帝聽聞之後,只氣得渾身發抖,在自己的皇朝竟然出現了第二個皇帝,實乃奇恥大辱,面色慘白道:“袁術謀逆,斷不可饒恕,還請丞相出兵討伐,莫叫賊子得逞。”

一般重臣跟隨皇帝身邊,聽聞此事,也是驚怒異常,本朝自靈帝以來,反叛之事早已是平常,亂民叛將便似雨後竹筍一般,挖之不盡,取之不完,但是敢明目張膽,變換天下自稱為帝的也就袁術一人。

太尉楊彪怒道:“袁紹既然自絕於天下,陛下自當討伐,但是丞相兵馬太遠,又要防患袁紹勾結袁術,再有圖謀,不如陛下便頒下旨意,令天下諸侯共討袁術,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芸芸眾生,自有人心向背,袁術作繭自縛,必不能善終。”

一眾老臣隨聲附和,呂布也報以感激的微笑,皇帝這才咬著牙,率領眾臣回了皇宮。隨後便頒下旨意,令兗州曹操、荊州劉表,以及其他各路諸侯,聚集王師,前往豫州討伐偽帝袁術。

曹操正愁沒有藉口征伐袁術,這時等待皇帝聖旨已是翹首期盼多日,一接到皇帝聖旨,哪裡還有遲疑,下令早已整備妥當的十萬大軍,自東郡出發,沿著穎水,直逼細陽郡。

而劉表與袁術也是多年爭鬥,這時也是毫不遲疑,下令大將黃忠領兵五萬,兵發古城,威懾汝南。

與袁術親密無間的揚州孫策,雖然沒有派兵討伐,卻也是和他劃清了界限,再不與他來往。

一時間,袁術眾叛親離,成為了眾矢之的。

袁術懼怕不已,北有曹操大軍壓境,西有劉表虎視眈眈,東南孫策雖未表態,但難免到時會火上澆油。

謀臣楊弘諫言道:“如今曹操南下細陽,自有大將紀靈迎敵,劉表又是無能之輩,汝南有劉勳、張勳坐鎮也當可無憂,只是這孫策與我都城毗鄰,若他生出異心,便是肘腋之禍,陛下不可不防。”

袁術深以為然,這孫策雖名譽上是自己屬下,但他自過了江東以來,早已不奉號令,顯然以諸侯自居,實在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被他反戈一擊,將是無法挽回之敗局,忙問計道:“楊大將可有良策為朕分憂?”

楊弘道:“孫策如今據守在廬江,此人自持勇武,常常獨自行動,臣下子侄楊奉正在合肥練兵,不如遣他將其暗殺,孫策只得兩女,無以為繼,只有幼弟,一旦事成之後,江東之地便會群龍無首,到時便不得不對陛下俯首稱臣,而陛下得到了江東的大片土地兵馬,曹操、劉表之輩何足懼哉?”

劉表喜形於色,即令楊弘依計而行。

半月後,曹操大敗紀靈於細陽,紀靈兵敗之後,只能退兵潁上,與曹操大軍在穎水對峙。而劉表的大將黃忠也攻陷了古城,兵臨汝南城下。汝南守將劉勳、張勳不敢應戰,只在城中以高大的城牆據守,卻也令黃忠一時前進不得。

而廬江的孫策在長江沿岸巡視之時,被早已打探到訊息,事先埋伏的楊奉所伏擊,幾名侍衛盡皆身死,只他一人,斬殺數十刺客,闖出了包圍,逃回了江東,幾日後便重傷不治,一代青年豪傑就此隕命,只留下老母幼弟相依為命。

孫氏孫堅、孫策兩代英豪,皆是能征善戰之輩,可惜天妒英才,都沒有落得善終,江東眾將人心惶惶,受孫策臨終之命,奉其弟孫權登臨大任,而孫權此時才滿十四歲,軍政便由張昭、周瑜二人輔佐。

江東之人自然知道,孫策之死定是袁術所為,但是有苦無證據,只能默默嚥下苦果,而且沒了主君,軍心自然動搖,一時都惶惶不安。

孫權無奈之下,只能暫時從了張昭的建議,與袁術修好,自認為臣下,並進貢錢糧兵馬無數,以求自保。

周瑜主張響應朝廷聖旨,討伐袁術,卻未被採納,一氣之下遠遁柴桑練兵去了,江東事務便由身為當地士族的張昭一手把持。

喜歡三國之狼行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狼行天下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