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4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

說到這裡,意思就已經很清楚了。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汪直生為互市,死為互市,哪怕遺言,都在為互市奔走疾呼“通關納稅必使沿海富庶”。

其人受戮二十年以來,番外賊寇憤然不平,浙閩海商皆以為冤,東南百姓欲平其反。

可以說,汪直幾乎已經成了沿海互市的精神象徵。

而當初誘殺汪直固然一時痛快,但代價就是封疆大吏的信用、中樞的威望、以及朝廷開設互市的可信度。

徙木立信為何傳頌至今?營商環境被破壞後,就不是空口白話能把人喊回來這麼簡單了。

現在慄在庭做完了封疆大吏一切能做的事。

剩下的,就是朝廷要表的態了。

張瀚怫然不悅:“朝廷安能為彼輩折節!”

王世貞低眉垂目:“那就別想著抽人家的稅了,還是想想如何緝捕走私來得實在。”

汪直死後,倭寇復亂,官軍吏民戰及俘死者不下數十萬。

這口鍋,在王世貞的史書裡,早就隱晦地扣給了世宗皇帝以及當初一干廷臣。

此時王盟主也難得甩起了臉色。

王國光出面打著圓場:“海貿乃財賦開源大計,諸位相忍為國多年,不要傷了和氣。”

看得出來,大司徒是真的很想抽稅。

他猶豫著看向慄在庭:“慄部堂,若是沿海通貿,不知海稅略計幾何?”

不要問中樞能為你做什麼,你先說說能給中樞帶來多少稅賦。

汪直平不平反,關鍵也不在其冤不冤,主要看朝廷替世宗皇帝認錯,能值多少錢。

申時行與王錫爵不約而同身子往前傾了傾,認真看向慄在庭。

慄在庭沉吟片刻:“我若鎮福建,兩年以後,每年不少於百萬兩。”

他沒說自己離開福建後會怎麼樣。

就像當初正德海禁之爭,巡撫林廷選可以對禮部的禁令置若罔聞一樣,若是之後地方跟中樞步調不一致,海稅重回一年三萬兩的情形也不無可能。

外人當然忽略這些細枝末節,只聽到其口中的數目,每年百萬兩……

汪宗伊忍不住眼皮跳了跳,朝身側這位故兩廣總督投去徵詢的目光。

殷正茂猶豫片刻,小聲回應道:“應當差不離,嘉靖二十六年,我軍剿滅倭寇、攻陷雙嶼島據點後,同年五月、六月,便有一千二百餘艘沒收到訊息的大小船隻,照舊前去走私。”

汪宗伊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這說法有些籠統,畢竟裡面肯定有裸著一條舢板的海民。

不過即便如此,照這個貿易規模,按十之二抽稅,一年百萬還真不是吹噓。

他隱晦地看了一眼張瀚,上百萬兩的賦稅,未必不能通變一二……

殷正茂這話雖然小聲,殿內眾人卻都聽了進去。

確認慄在庭沒有誇大其詞之後,群臣都有了自己的判斷。

王錫爵十分乾脆,徑直開口:“陛下仁德昭彰,臣以為可稍宥汪直,以安海商之心。”

申時行沒去看張瀚的眼睛,別過頭轉向皇帝:“陛下,胡宗憲有負汪直,矇蔽聖聰,以致其蒙冤受屈二十載,如今水落石出,朝廷合當撥亂反正。”

申閣老就成熟很多,至少知道要給世宗皇帝一個臺階下。

也能避免皇帝為了祖父面子,壞了海稅的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