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被派往魯國的使臣到了魯國,直接面見魯桓公,照鄭厲公的吩咐行事。述說了鄭厲公如何得到宋莊公的支援繼位,又如何被宋莊公鉅額勒索之事,述說鄭國已經送宋國多少金銀財物但宋莊公不僅不滿還在加緊勒索。
魯桓公聽著聽著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樂了,他說:“往日,我魯國佔領了宋國的城邑,宋國君僅用了一鼎作為禮物,寡人就奉還了城邑。今天他宋莊公已經獲得了鄭國的饋贈夠多了,怎麼還不滿足啊?寡人當親自前往會見宋莊公,為鄭國國君說情。相信宋莊公定會放棄繼續索賄的想法。”
魯桓公的慨然許諾,讓奔赴魯國的使臣很順利地完成了使命。得到了魯桓公的支援後十分高興,謝別了魯國國君回鄭彙報去了。
然而派往齊國的使臣就不那麼順利了。
齊釐公一心想透過鄭莊公來事先自己滅紀的目標,以報世祖之仇。沒想到自己的願望還沒實現,鄭莊公卻一命嗚呼了。聽說鄭國世子姬忽即位,心裡略有寬慰,畢竟當年姬忽援助齊國的功德尚記在心。雖然姻緣未成,但尚有兩國並肩作戰戰績。
而且讓齊釐公寬慰的是姬忽即位,便派人送來禮物,並在國書中一再修齊、鄭之好。讓齊釐公糾集在心的聯鄭滅紀的未成願望重又露出一點曙光。他想與姬忽再修莊公時代的齊、鄭友誼。於是親手草擬國書,書中洋溢著對姬忽的讚美之詞。然而國書尚未到達姬忽之手,鄭國卻發生了一場政變。姬突趕走了姬忽。這讓齊釐公心中的那點曙光徹底熄滅了。
一向記得鄭國世子姬忽的協助大敗戎狄的情分與功德,對姬忽心存感激齊釐公暗自為鄭昭公不平。對鄭國的政局齊釐公內心是偏向世子姬忽一邊。聽到鄭國廢國君之位反而立了姬突,齊釐公心裡十分糾結,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人家姬忽是世子即位名正言順,你宋國橫著插來一刀,愣是廢了姬忽立了姬突,這本身就是廢嫡立庶做了篡位的勾當,名不正言不順。
齊釐公正在糾結之中,有人來報說鄭厲公所派的鄭國使臣到。
齊釐公心想:正好看他怎講。於是下令召見。
這是一個祭足精心選派的使臣,來之前研習了齊國的風俗地貌。面見齊釐公行禮畢。先是對一路感受到的齊國百姓生活富庶大加讚譽,然後又恭維太公姜尚如何為大周江山立下悍馬功勞,再後是對齊如何國稱得上中原大國誇獎一番。齊釐公早聽得不耐煩了。
齊釐公打斷鄭國使臣的話,問道:“你先說說姬忽剛剛即位,為寡人送的禮物尚在;怎麼姬突又做了國君?鄭國廢嫡立庶到底是什麼原因?”
鄭國使臣被問得十分尷尬。便講鄭莊公臨死前曾經欲立姬突,所以將廢立之事交於宋莊公。接著就說起宋莊公派南宮長萬長驅入鄭,協助姬突即位後如何敲詐的事。
不管使者如何巧舌如簧,齊釐公聽得明白。無非你姬突藉助宋國實現篡位。只好任憑宋莊公敲詐。既然你姬突答應鉅額賄賂讓宋國協助其篡位,現在篡位成功了,反而覺得自己被勒索了。即便是勒索了,就憑著你姬突搞陰謀詭計、陰一套陽一套,也是活該!齊釐公嘴角透著冷笑。
齊釐公平靜地問使臣:“鄭昭公繼位是從世子轉為國君,名正言順,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今鄭國廢了鄭昭公而立了鄭厲公有什麼理由啊?鄭昭公剛剛執政被廢,在鄭國朝野犯有什麼過錯了麼?”
鄭國使臣被問的怔住了。仔細想想姬忽也沒有什麼過錯啊!只不過是祭足去了一趟宋國回來就發生了一場政變,使臣想了一會,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齊釐公臉色頓變,拍案而起。怒聲吼道:“小人祭足,竟敢配合宋國對鄭國實施政變篡位。寡人當親率諸侯大軍,聚集滎陽城下,向他祭足討個說法!”
齊釐公當場將鄭國使臣帶來的禮物推翻在案下,拒絕了鄭國使臣送的禮物。憤憤而去。
鄭國派來的使臣當時就嚇傻了。
派往齊國的使臣還沒有說完宋莊公如何貪婪的事情,竟然惹怒了齊釐公。沒有預料齊釐公拍案而起、憤怒而去。知道已經得不到述說的機會了,只能帶著禮物悻悻然駕車回國。
回國後趕緊上朝向鄭厲公彙報。
在一旁的祭足,聽說齊釐公要向自己討個說法,不僅心中一驚,後脖頸子一陣發涼。
鄭厲公這面剛剛得到魯國的調解資訊,暗暗自喜。馬上又得到齊釐公的冷漠與“討個說法”一說,不禁大驚失色。
他轉向祭足問:“齊釐公是在責怪我鄭國廢昭公立新君。如果真的率大軍討伐,豈不是鄭國的一場災難!寡人該怎麼辦呢?”
祭足也是驚魂未定。因為齊釐公是要向他祭足討個說法。見鄭厲公問道自己,祭足順手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臣請調兵遣將,準備兵車、武器,做好戰前準備就是。”
“如果齊釐公親率聯合諸侯大軍來討伐?”鄭厲公心裡打鼓,意識是我們打不過齊國的聯軍怎麼辦啊!
“他齊釐公真的來挑戰我們鄭國就迎戰,怕什麼?”
祭足也是無奈,我們送人家禮物人家不受,我們希望利用齊國斡旋關係,結果適得其反。那有什麼辦法,只能是靠自己的力量來自衛罷了。
祭足心上如壓了快石頭。他理了理思緒:明白了齊國為什麼對姬突即位如此反感,說明齊國尚記得姬忽助齊伐戎的事。虧得姬忽當年拒婚,否則,宋國策劃這樁簒政就會引起齊國當即出兵。當然姬忽的不幸也在於此。沒有聯姻齊國這樣的中原大國。聯姻陳國一個小國畢竟翻不了大浪。此一時的祭足即為姬忽當初的決定惋惜,又為姬忽的選擇慶幸。如果是姬忽與齊國聯姻,此一時齊國攻入,怕自己項上的人頭不保了。
3.
魯桓公派使臣公子姬柔去宋國,與宋莊公訂期相會。
宋莊公接見了姬柔,聽姬柔說明來意。由於姬柔只說了魯國國君希望與宋莊公相會,至於相會內容並無細說,宋莊公欣然應允。
“既然魯國國君有言相約,寡人當親自到魯國邊境,怎麼敢勞魯國國君趕更遠的路啊!”
宋莊公尚記得當年四國會盟,他和魯桓公上屬於小字輩,而今各自坐定江山,重敘友誼,加深兩國關係,攜手中原大事,並不是壞事。
宋莊公熱情款待了姬柔,並一再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負魯桓公的美意,按時赴約。姬柔順利返回魯國,回稟魯桓公去了。
公元前698年秋。宋莊公與魯桓公在魯宋邊境的扶鍾會見。
兩人相見禮畢,各自敘述四國會盟之後的國事、家事,別有一番親近之情。寒暄之後,魯桓公直切正題。
“請上君到此一敘,是受鄭國之託。上君扶持姬突完成即位大業,姬突心存感激,也是在積極報答上君。只是事不可做絕,情義尚可常在啊。”
魯桓公表明了來意,是為鄭國說情,請宋莊公從長計議,寬以待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