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善地區的百姓們,他們過得安寧與和祥,當然,也會有染上惡習的單個人,但不能因此否認群體,現在的他們活的有尊嚴。”
“如果未來的幾年,經濟危機的局面下,這些原本活著有尊嚴的人們,將會在巨大的變革中手足無措,狼狽不堪,失去尊嚴。”
“那麼這個地區的文明,也會陷入倒退,不光是當地的損失,也是全大明的損失,同樣是臣不願意看,也不忍看的。”
“資本需要控制,可資本的優勢也要利用起來。”
“臣相信以太子殿下的仁德,必不會對百姓們即將面臨的苦難而視而不見。”
朱高熾看到此處,無奈的搖了搖頭。
什麼激將法,戴高帽子種種手段,古代的讀書人啊,已經玩出花來了,正著不行,那就反著來,反著來也不行,那在正中藏反,反中藏中,讓人防不勝防。
一個地區的產業轉型,肯定是痛苦的。
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對工廠主們下任務。
後世西方的工廠主們,不需要承擔額外的義務,哪怕到了最壞的時候,申請破產就完了,工廠主拍拍屁股換個地方重新生活。
東方不行。
工廠主們除了原本的工廠,還會根據當地政府的要求,超出工廠實際崗位的需求招收工人,並且指定接收那部分群體等等。
甚至破產,也不是你商人想破產就破產的。
責任不會讓你輕易的擺脫。
簡而言之。
伱佔據了更多的社會資源的同時,在後世東方也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並且絕對不會動搖的紅線,也是富人為什麼喜歡往西方跑的原因之一。
朱高熾把冊子交給了內閣。
黃淮等人看完,內心忍不住的感慨。
太子殿下引導的新的治國方式,比起傳統方式,更為的先進。
原來的傳統。
朝臣們透過自己的瞭解,還有身邊關係網的吸收情報,做出種種的判斷,明朝則是加強了御史在地方的巡視,成為朝廷在地方的耳目,瞭解地方的形勢。
如今有學者們加入的各類社組,在社會各地五花八門的調研,形成的報告,為朝廷提供了別具一格的視野。
“既然問題是民間商行們帶來的,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大利,佔據了更多的社會資源,所以他們也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內閣要與那些商行商議,制定一個章程出來,吸收江淮地區破產作坊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是硬性的要求。”
朱高熾吩咐道。
變相的從商人們的錢袋子裡掏出利益。
明明只需要十個工人,可當地官府的要求下,必須招收十二個,其中有幾個還是當地官府指定的群體,後世有不少的指責。
針對這一現象,商人們的不滿能理解,可有的普通人為商人叫屈,就屬於搞不清楚狀況。
西方各國也有類似的做法,只不過都不如東方的強硬。
畢竟西方的資本家,掌握了權利。
於是內閣黃淮親自牽頭,由工部官員和大明工局的工作人員出面協助,那些在浙江地區開辦工廠的商號,並且點名了合記合眾等商行。
商人們紛紛叫苦。
朝廷管的越來越細,連他們招工都要管,更過分的是還要分派任務,必須完成招工的數量。
前番的遺產稅法,如今的做派,讓新興大商人們非常的不滿。
可是誰也不敢挑頭反對。
那張家商號的下場,才過去了多久,許多人記憶深刻,那麼大的商號,說沒就沒了,朝廷都沒有下場呢,誰敢繼續鬧事?
再多的不滿,也只能藏在心裡。
黃淮結束了會議,回去文華殿後,告訴了朱高熾,自己內心的擔憂。
朱高熾聞言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