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大明工局,難道內部沒有不滿的聲音嗎。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大明加強在宣慰司宣撫司與藩屬國的管控,因為大明的實力,沒有人敢反對,不代表土司們樂意接受,同樣的道理,大明的社會資源分配模式,在大明生產力急速增加的情況下,人們的財富水平大大的增長。
為了拉低貧富差距,太子殿下犧牲上層階級的利益,用來彌補下層階級,雖然是延緩另類的“土地兼併”,但是許多人的利益受到了損失是真實的。
明明可以掙一百萬,結果因為大明的政策,只能掙五十萬,其餘的五十萬,白花花的銀子,分給了窮人們。
雖然對大明的未來有好處,可是對自己的損失,誰又能看得開呢。
皇上活著最大的好處,就是為太子殿下保駕護航。
皇上武功非凡,前所未有,在軍隊的影響力更是直接的體現,沒有人敢跳出來反對太子殿下,那麼皇帝死後呢,太子殿下還能不能如當下這般的安穩,可以隨著心意來輕易的改革。
老百姓永遠是老百姓,他們的地位和所能接收到的資訊,註定了他們無法發揮關鍵的作用。
老百姓太遠,而利益階層太近。
在高麗的商行們得勢,以及暹羅那邊的勢頭,已經可以看出一些苗頭出來。
太子殿下堵住了國內的口子,卻無法堵住海外的口子,越來越多的勢力開始在海外發展起來了,這些都是新的格局,依託於大明身上發展的極其迅速。
十年、二十年後,同樣是一股龐大的力量,與國內又千絲萬縷,難以分清。
——
“天下從來不缺聰明人,聰明人太多了。”
朱棣自從回來後,身體就有些不好,笑著對長子說道。
乾清宮的東暖閣。
朱高熾坐在椅子上。
對於朱棣的看法非常的認可,上至宋朝的一名官員所寫的文章,告訴了底層人如何出頭,從思想到做法,給了非常明確的道路,這條道上遇到的所有情況,每種也給了詳細的解釋以及應對方法,乃至於江湖術士的奇書,對人性的揣摩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朱高熾並不覺得自己比誰更聰明,只是因為自己瞭解很多這個時代沒有的知識。
“你怎麼看?”
朱高熾的此番軍事改革,有七成來自朱棣的安排,沒聽到父皇的詢問,朱高熾平靜的說道:“讓他們出海,也是兒臣的目的。”
如何引導國內的人口遷移到海外。
以人為本,社會資源分配模式下,符合百姓們的需求,必須還是以利誘之。
西方的大航海,是窮困的人們活不下去了,往海外的求生之路,屬於他們的需求,那麼打壓國內的利益階層,逼迫他們把精力放在海外,同樣是朱高熾造就的需求。
人們追求財富,在追求財富的道路上,很難保持得住本心。
無論是儒學還是其餘的學問,為了利益出賣一切能出賣的,是多數人的選擇,包括老百姓也是如此,只不過普通的老百姓們沒有出賣一切的門路和資本而已。
後世園區那麼多人,有幾成是真的被騙過去的呢。
這是人性造就的。
有勤勞實幹想安穩的人,也有坑蒙拐騙想走捷徑的人。
想要騎在別人的頭上當老爺,想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奢靡的生活等等,那就離開大明吧。
讓大明國內留下勤勞實幹想要安穩過日子的人,保持中華民族的美德。
那些想要過人上人的人就去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