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誰不愛,或許只有那群吃飽的人才會忽略,將目光落在香料,金銀上。
香料,金銀很棒,那可那玩意當不了吃,成不了喝,有個屁用!
“關鍵還是要發展我們自身,土地要開,船咱們也要造,第一輪工匠考核已經開始,儘快將工匠手藝與軍功制掛鉤!”
女帝從靠墊上直著腰板,“就像這會,派人去明朝學藝,軍功怎麼劃分,如何獎勵,沒個標準出來,你覺得他們會學多少,學會了回來之後,又會教多少?”
八級工考核的影響很大,推動的倉促,整個流程中滿意只有工匠,剩下的都不滿意,接下去再想民間推廣,不滿的情緒只會更多。
工部的工匠,有功肯定有功,只是沒有評功的流程。
民間的呢?
一群只為少數人私利做事的工匠,他們憑什麼享受八級工待遇?
可不讓他們享受,資深的工匠就會出現流逝,年輕人又怎麼會投身工匠行列。
不做事不知道,做了才知道,裡面的水有多深!
“掛靠軍功的事已經在做了,民間考核之前肯定會出現,畢竟年功表做參考!”老蒲快速說道。
年功表,武朝版的考成法,針對牧民官而出現,不過獎勵的軍功,子女無法享受而已,不想真實軍功,在被斬掉一部分後,終有剩餘延續來子女身上。
“儘快搞定,搞定後不必上呈,直接發工部,禮部,軍部公示半月,爭尋意見!”
士農工商,武朝一直沒把這些分的太清,不管什麼階級,什麼出生,都可以透過軍功翻身。
理是這個理,接受是另外一回事,常年被排擠在軍功體系外的工匠群體,短時間內可以給錢,給待遇,但絕不能提地位。
如果不是方程看重工匠,將工匠的意義講述清楚,遇到現在的局面,女帝絕對會選擇妥協,而不是逆著武人認知,再一次開口……
公示,就是女帝關於工匠地位,最後一次發聲,成也好,不成也罷,態度給出來,後面就看工匠自身的表現。
“公示半月,不如公示一月,太學每年年末不是要辯賽嗎,老奴覺得完全可以加著議題,順帶在將那些四級以上的工匠帶到現場,讓他們聽聽大家的聲音!”老蒲的存在就是給女帝找補的。
在位四年,女帝的帝王思維越來越清晰,但終究沒經過皇儲的教育,手段方面還是差了不少。
“可以,這是你來辦!”
女帝和方程屬於一類人,都是那種聽人勸,吃飽飯的性格, 面子與裡子,都是選擇裡子的。
老蒲的意見好,那就聽老蒲的。
“對了,方程那邊在做什麼?”
“窩著,什麼都沒幹,之前從案牘司給他拿的公文,看了一陣後面也就沒看,倒是和李家兄弟談的比較多,也比較雜,用方程的話來,案牘司的公文多少有些拖地氣了,不是真實民間!”頓了頓,老蒲笑道,“或許,最近會找個天氣好的時候去大巴領走走!”
“大巴領,他這個新任領主是該出去走走,到現在下面的人都不認識他,這算個怎麼回事?”
瞭解過大巴領具體情況,女帝也不得不承認,這會方程算是撈到了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