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東北醫生韓西遇到了傷感的事情,有一位患者痊癒後不願意出院,著實讓她感到頭疼。
原來,韓西的一位患者,69歲的王阿姨老伴過世多年,之前一直是一個人過著獨居生活,手腳麻利照料自己一點沒問題。
患病後,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後,王阿姨恢復得很快,治療期間,王阿姨心情一直不太穩定。
在她住院之初沒治癒時,她常常吵著要出院,學過心理學的韓西知道,王阿姨這是一種焦慮恐懼的心理表現。
可是前天經過第三次抽血化驗診斷,王阿姨已完全痊癒,終於可以出院了。
按理說患者痊癒後都應該是高高興興的。
可是自從聽到自己痊癒的訊息,王阿姨開始鬱鬱寡歡起來。
她堅決不出院,而且心情開始煩躁。
韓西耐心開導她,才知道,王阿姨擔心她的孩子們不歡迎她回家。
前些天,病情好轉時王阿姨,內心渴望著回家跟孩子們團聚,在從生死線掙扎過的人更渴望親情的撫慰。
當她跟孩子聯絡時,孩子婉轉得說,怕過慣了獨居生活的王阿姨,回家跟孩子們一起生活可能不方便,因為孩子們都在隔離,家裡人沒有能力照顧她。
於是,王阿姨開始胡思亂想起來,她擔心孩子嫌棄的這種心理,再加上醫院的醫務工作人員對她照顧得周到細心。
這兩下一對比,王阿姨心裡更難過了,感覺自己有家不能回,擔心自己被子女嫌棄了,覺得自己年齡大了無力幫助孩子。
她希望自己能找到可靠的地方託付自己,於是照顧患者耐心細緻、而且又免費的醫院就成了她的最佳選擇。
韓西將此情況及時彙報給病區負責人,要求協調進駐心理醫生前來疏導。
在心理醫生的耐心疏導和醫院的協調下,王阿姨知道自己出院後,在隔離期間會有社群工作人員相應得來照顧安排她的生活。
醫院在與王阿姨的孩子們溝通後,也清楚了她的孩子本意不是嫌棄。
韓西和心理醫生三天的心理疏導,幫著老人宣洩疏導悲傷的情緒後,王阿姨高興得跟著前來接她的孩子出院回家了。
望著王阿姨離去的背影,韓西深深感覺到,江寧市的個別老人不出院,是因為他們覺得,安全的醫院是滿足他們最大的心理需求場所。
這次疫情給江寧市的人民留下了許多陰影,正如韓西治癒的那位75歲前來捐款的唐大爺所說,江寧人留下了心理創傷,需要合理治療老人們“心理的傷”。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有關部門鼓勵全社會關注老年群體,鼓勵和支援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從源頭來解決社會養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