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
這天午飯休息時,東北醫生韓西跟京漢醫生雲暖算了一筆賬,他倆為重症患者住院的所有開銷粗略得算了一筆賬。
一位ICU的重症患者每天平均要輸兩瓶白蛋白,每瓶425元;丙球蛋白每天8瓶,600元一瓶;ICMO機器開機就是5萬元,運轉一天要2萬元;其他藥物、人力更是不計其數。
這樣核算下來,一名ICU的重症患者從住院到痊癒出院,要開支72萬元左右,這些費用國家全部買單,不用患者承擔。
當國家向人民說出“不惜一切代價”時,那是真的不惜一切代價,不帶一點水分的“不惜一切代價”。
雲暖和韓西核算完這筆費用後,感慨萬分,他倆說道,人們可以批評我們的祖國很多地方,疫情之下也確實有些事情出現瑕疵,可是人們不能隨意指責帶有一點瑕疵的碧玉就不是好玉吧,太陽普照大地,還有黑子呢。
歆歆自懷孕後,發現自己不僅嘴饞了,而且身上倦意越來越濃了。
這天她跟同班的李大姐忙碌完,跟前來接班的趙素等人換班後,準備回駐地休息。
歆歆跟李大姐來到緩衝室脫防護衣,她在李大姐身後排隊等著,讓李大姐先乾洗消毒雙手。
歆歆感到有些疲憊,就靠在門框上等候,等李大姐按照規定程式脫去防護服後,自己再依次脫衣。
當李大姐清洗完雙手,做好一切脫掉防護服的流程後,就這麼一會兒間隙,她發現歆歆靠在門框邊睡著了。
歆歆還沒來得及脫下厚重的防護服,防護罩裡的汗水蒸發成水珠散發在歆歆的透明罩上。
即使被滿是霧氣的防護罩遮擋,李大姐也看到裡面這張疲憊而又讓心疼的瘦臉,眼淚唰得流了出來,眼前這位柔軟的90後總是讓她感動而震撼。
在宿舍相處時,歆歆就是個沒長大的孩子,在她跟韓西兩位老大姐跟前會撒嬌、耍耍賴,有時會鬧點小情緒。
可是穿上防護服的歆歆,這哪裡還是個孩子,簡直就是個在戰場上不畏生死的勇士。
這次支援江寧市的醫護人員有三分之一都是90後、甚至00後。這些年輕的醫生護士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了這一代年輕人的責任、擔當和價值。
這些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成為國家的脊樑、人民的驕傲和民族的希望。
作為70後的山東李大姐,深感欣慰,醫療戰線後繼有人,不用擔心這些年輕人是嬌生慣養的孩子了。
就如昨晚,她在手機微信看到的工作群裡,轉發的一位江寧市痊癒患者在感謝信裡寫的一句話:“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沒有見過抗疫前線護士的眼睛、醫生的眼睛,她給了我莫大的希望。”
祖國大西北寧西市,春花小區基層幹部按照上級的統一要求部署,已送走了第一批出外復工的百餘名居民。
離開寧西地區的工人們在相關部門統一組織下,確保身體健康前提下,乘坐不同班次車輛離開寧西市奔赴各自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