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本來就對元文都頗有微詞,加上王世充在軍中素有威望,經過他的攛掇,武將個個群情激奮,對元文都恨之入骨。
元文都得知了王世充的密謀,便與盧楚商量,決定先下手為強。元文都、盧楚商議,假傳皇泰主的旨意,徵召王世充入朝,事先埋伏好甲士,將其殺死。然而,訊息卻意外走漏了。他們手下的將領段達,心懷二心,讓自己的女婿張志,將元文都、盧楚的計劃,偷偷告訴給了王世充。
一看元文都要對自己下手了,王世充決定立即行動。當天夜裡,王世充率軍包圍了皇宮,夜襲含嘉門。王世充攻打皇宮,元文都才察覺到大事不妙,馬上護送皇泰主前往乾陽殿躲避,陳兵自衛。同時,又命令諸將關閉城門,抵抗王世充。但是,負責把守宮門的各個將領,不是被王世充打敗,就是棄城而逃。
宮門防線等於是完全被王世充突破了,不過,元文都還想做最後一搏。他想要親自率軍從玄武門進入,繞到王世充背後,出其不意地攻打敵軍。可是,駐守玄武門的長秋監段瑜,謊稱找不到鑰匙,就是不給元文都開門。這個時候,元文都、盧楚真的是大勢已去,只有坐以待斃了。
到了早晨,王世充率軍攻入宮城。當時,盧楚藏匿在太官署,結果被王世充的軍隊所抓獲。亂兵將盧楚押到興教門,王世充見到盧楚,不由分說,下令將他亂刀斬殺。殺了盧楚後,王世充又揮軍進攻紫微宮門。
皇泰主楊侗登上紫微觀,他自幼長在深宮,哪裡見過這種情形。於是,皇泰主派人向王世充傳話,你們帶兵進宮,想做什麼?王世充立刻翻身下馬,向皇泰主謝罪,元文都、盧楚意欲陷害臣,等我殺了元文都,我自會向陛下請罪。
於是,段達命人,將元文都捆綁起來,押到王世充面前。元文都臨走之前,悲涼地對皇泰主說了一句話:“臣今朝死,陛下夕及矣!”皇泰主一聽這話,心中無比酸楚,流著淚,眼睜睜地目送元文都被押了出去。元文都被押到王世充面前,王世充眼睛都沒有眨一下,下令將元文都亂刀斬殺,死法和盧楚一樣。
在殺了元文都、盧楚之後,王世充再次暴露出了心狠手辣的本性,將元文都與 盧楚諸子,全部斬草除根。之後,王世充將宿衛宮廷的衛兵,全部換成了自己的人。然後,王世充進入乾陽殿,朝見皇泰主。皇泰主見到王世充入宮,厲聲質問他,為什麼要帶兵進宮,而且還濫殺無辜:
擅相誅殺,曾不聞奏,豈為臣之道乎?公欲肆其強力,敢及我邪! 《資治通鑑》
面對皇泰主的質問,王世充還在假模假式地痛哭流涕,拜伏謝罪,而且還鄭重其事地向皇泰主發誓,自己絕無異心:
臣蒙先皇採拔,粉骨非報。文都等苞藏禍心,欲召李密以危社稷,疾臣違異,深積猜嫌;臣迫於救死,不暇聞奏。若內懷不臧,違負陛下,天地日月,實所照臨,使臣闔門殄滅,無復遺類。
話說得好聽,但皇泰主也明白,這不過是王世充的惺惺作態罷了。現在的情況,王世充已經完全掌控了局面,皇泰主除了無可奈何,還能做什麼呢?在這樣的局勢下,皇泰主只能屈服於王世充的淫威下,任命王世充為尚書左僕射、總督內外諸軍事。至此,王世充正式登上了權力巔峰,成為了東都洛陽的實際掌控者。
王世充掌握軍政大權之後,在朝中大肆安插黨羽親信,分封王家子弟,他讓哥哥王世惲擔任原來元文都、盧楚的內史令之職,掌管中樞機務。與此同時,王家其他兄弟子侄,也紛紛執掌兵權。可以說,這個時候,王世充的親信黨羽、兄弟子侄,遍佈朝野上下。洛陽朝堂,儼然成了王世充的天下,皇泰主楊侗徹底淪為了王世充的傀儡:
世充自含嘉城移民尚書省,漸結黨援,恣行威福。用兄世惲為內史令,入居禁中,子弟鹹典兵馬,分政事為十頭,悉以其黨主之,勢震內外,莫不趨附,皇泰主拱手而已。 《資治通鑑》
一天之內,王世充帶兵攻入皇宮,連殺兩位宰輔重臣,控制了皇泰主,竊取了東都洛陽的軍政大權。洛陽城變天了,王世充成為了洛陽城真正的主宰者。這位隋末亂世的一代梟雄,透過一種血腥、殘酷的非正常手段,使得洛陽城變成了一片屍山血海,隋王朝最後的末日,還是到來了。
在執掌洛陽最高權柄後,王世充接下來,便是要集中全部兵力,對付洛陽城下的死敵——李密。那麼,李密這邊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先前,為了打敗宇文化及,皇泰主與李密結盟。並且,皇泰主曾經許諾李密,允許他入朝輔政。在打敗宇文化及後,李密也確實準備進入洛陽,向皇泰主述職,他是想效仿李淵,以權臣身份奪取最高權力,也正好省去興兵征戰了。可是,事與願違,等走到溫縣的時候,李密才得知了洛陽城內發生了鉅變,王世充發動軍事政變,掌握最高權力。李密明白,洛陽是萬萬去不成了。
於是,李密立即中途折返,重新回到了金墉城。就這樣,洛陽守軍和瓦崗軍,再次恢復到了對峙狀態。無論是李密,還是王世充,他們都明白,洛陽城下的最後決戰,是不可避免了。
因此,李密和王世充,各自開始摩拳擦掌,為即將到來的決戰,積極地準備。那麼,決戰之前,雙方的力量對比究竟怎樣?在李密與王世充的以往交戰的過程中,王世充總是勝少敗多,李密連戰連勝。按照常理,優勢肯定在李密這邊。不過,今非昔比,以前或許如此,現在卻不盡然了。
先來看看王世充這邊的情況。
經過此次東都內訌,洛陽內部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現在的東都洛陽,完全變成了一間“人間地獄”。因為內訌,洛陽皇宮之中,血流成河,死傷無數。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更要命的是,此時的洛陽,爆發了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通貨膨脹。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
東都大飢,私錢濫惡,太半以錫環,其細如線,米斛直線八九萬。
李密圍攻洛陽一年之久,致使洛陽城中極度缺糧。這樣就導致了一個惡果,洛陽市面上私錢氾濫。並且,這種私錢質量劣質,完全破壞了洛陽市場的貨幣流通。不僅如此,洛陽的糧價也在瘋狂飛漲,一斛糧米至少價值八、九萬錢。在這種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洛陽民生走進了一個死衚衕。
所以,王世充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內部,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困頓;外部,李密的三十萬瓦崗軍,兵臨城下。對於王世充而言,必須儘快結束洛陽戰事,只有打敗李密,才能穩定住洛陽的動盪局面。
再來看看李密的情況。
李密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首先,在與宇文化及的數次交鋒中,李密雖然最後成功擊敗了宇文化及,但是也使得瓦崗軍的軍事實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瓦崗軍經歷了與宇文化及的作戰,元氣大傷,開始由盛轉衰。現在,瓦崗軍整體上下,疲憊不堪,瀰漫著一種厭倦戰爭的情緒。
其次,李密本人也發生微妙的變化,什麼變化呢?驕傲、膨脹。從李密投奔瓦崗寨,到建號魏公,瓦崗軍內部的兩大集團,一直在明爭暗鬥。直到李密殺了翟讓,獨掌瓦崗軍大權,又因為圍攻洛陽,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戰績,使得李密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這個時候,李密開始變得驕傲自滿,自我膨脹。
勝利,讓李密逐漸迷失了自我。這位曾經文韜武略的一代英傑,如今卻越來越偏執,聽不進任何意見,也不像從前那樣體恤士卒。李密圍攻洛陽一年多,佔領了洛陽周邊的好幾個重要糧倉。可以說,李密現在不愁沒有糧食吃。然而,李密卻存在著一個短板,有糧無錢,沒有府庫財帛。所以,將士們立了戰功,李密無法對他們論功行賞。
但是,李密卻對新歸附的隋朝降兵降將,優待有加。這種做法,引起了許多瓦崗軍舊部的不滿,認為李密厚此薄彼。此時,瓦崗軍上下,對李密頗有怨氣。加上之前翟讓被殺,瓦崗軍內部分裂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
另外,自圍攻東都洛陽以來,李密連戰連捷,取得了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自己更是成了天下群雄公推的反隋盟主。所以,李密後期也變得剛愎自用,容不得一點不同意見。比如,在一次宴會上,瓦崗軍的重要將領徐世勣,話裡有話地諷刺李密。李密心裡甚是不悅,便把他打發到黎陽駐守,實際上讓他離開了瓦崗軍的高層:
初,李密既殺翟讓,頗自驕矜,不恤士眾;倉粟雖多,無府庫錢帛,戰士有功,無以為賞;又厚撫初附之人,眾心頗怨。徐世嘗因宴會刺譏其短;密不懌,使世出鎮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