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章 平定薛秦(2)——畢其功於一役

寡人受命而來,嘉於得賢。公久事無道君,得無勞乎?&nbsp《新唐書·褚亮傳》

這一番話的分量非常重,很明顯,李世民這是在給褚亮“戴高帽”。在李世民看來,此次自己掃平薛氏,收復隴西,最大的收穫,並不是軍事上的勝利,而是得到了褚亮這個人才。並且,李世民還說道,褚亮擁有滿腔的抱負與才華,卻委身於薛氏父子那樣的無道暴君,肯定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果然,李世民一番煽情,讓褚亮感動得不知所以,覺得自己終於遇到了知音。況且,褚亮本身就有歸順李唐之心,加上他對秦王李世民早有耳聞,文韜武略,龍鳳之姿。聽完李世民這樣的恭維、吹捧之後,褚亮立刻“撲通”跪了下來,不停地磕頭謝恩,也對李世民進行一番“商業互吹”,說:

舉不知天命,抗王師,今十萬眾兵加其頸,大王釋不誅,豈獨亮蒙更生邪?&nbsp《新唐書·褚亮傳》

褚亮說完後,李世民大喜過望,當即賞賜了他四匹馬、布帛二百段,任命其為秦王府文學。從此,褚亮便投歸到了李世民的麾下,在秦王李世民的王府中效力。後來,褚亮更是成為了著名的“秦府十八學士”之一,秦王集團的核心成員之一。李世民每次外出征戰,褚亮都在軍中,為李世民出謀劃策。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後,對褚亮更是委以重任。貞觀中期,褚亮累遷升至散騎常侍,進爵為陽翟縣侯,不久致仕歸家。貞觀二十一年(647年,褚亮病逝,享年八十八歲。在褚亮去世後,唐太宗追贈他為太常卿,諡號“康”,並且,允許他陪葬昭陵。

當然,褚亮歸唐,對於李世民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收穫。除此以外,李世民還有一個意外收穫,那就是褚亮的兒子——褚遂良。

褚遂良是褚亮之子,博涉文史,工於書法。隋朝大業末年,褚遂良與父親褚亮一起,為薛舉效力,擔任通事舍人。此次,褚亮歸附唐朝,褚遂良也一同入仕李唐,被李世民任命為秦王府鎧曹參軍,父子二人,一同供職於李世民的秦王府。

自從褚亮、褚遂良父子入仕唐王朝之後,李世民便將這對父子,視為左膀右臂。比如,褚遂良歸唐後,歷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中書令等要職。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臨終託孤,安排褚遂良與長孫無忌等人一起,位列顧命大臣之一。因此,褚遂良後來成為了歷經唐太宗、唐高宗兩朝的著名宰相,唐朝初年的傑出政治家、書法家。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親率大軍,遠征高句麗。當時,因為褚亮年事已高,無法隨軍出征。所以,褚亮便留在了長安,褚遂良則跟隨太宗東征。在進軍途中,唐太宗給留在京中的褚亮,頒下了一道手詔,以示關懷:

疇日師旅,卿未嘗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歲月,且三十載,眷言及此,我勞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於朕耳。善居加食。&nbsp《新唐書·褚亮傳》

總之,李世民平定西秦之後,在政治上實行了一系列安撫、懷柔的穩妥政策。透過穩定薛氏舊部、籠絡文人階層的措施,在短時間內,迅速穩定了戰後隴西的政治局勢。因為李世民的努力,唐王朝徹底控制了整個隴西地區,取得了政治、軍事的雙重勝利,獲得了唐初統一戰爭中第一場偉大勝利。

值得一提的是,平定西秦,是唐王朝建立之後,這個新生王朝,所進行的第一場重要的統一戰役。在這場重要的統一戰役中,不僅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後的第一次亮相,在唐初統一戰爭中的第一次嶄露頭角。由於這場戰爭的勝利,也讓李世民的名字,震動了整個華夏大地;這位二十歲的年輕統帥,瞬間成為了天下群雄關注的焦點。

而且,同樣是這場平定西秦的戰爭,也讓李世民的一匹戰馬,名垂青史。這匹名垂青史的戰馬,正是唐太宗著名的“昭陵六駿”之一,——“白蹄烏”。這匹“白蹄烏”,恰好是李世民在平定西秦戰爭中的坐騎。

世人皆知,李世民半生戎馬,十六歲從軍,十八歲跟隨父親李淵,晉陽起兵,二十歲成為唐軍主帥,率領大軍,一舉蕩平薛氏。可以說,李世民的前半生,都是在馬背上度過。因此,李世民不僅武藝超群,而且對於戰馬有著不解之緣。

貞觀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營建昭陵。在唐太宗昭陵前,樹立著六匹駿馬的石雕。這六匹駿馬,都是李世民曾經的坐騎,分別在平定天下的不同時期,跟隨李世民,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駿”,而“白蹄烏”便是其中之一,是李世民在蕩平薛氏戰爭中的坐騎。

為什麼這匹戰馬名為“白蹄烏”?李世民曾經為自己的“昭陵六駿”,撰寫過一篇文章《六馬圖贊》。在這篇文章中,李世民詳細介紹了這六匹駿馬,包括體格樣貌、在哪場戰爭中所騎,以及各自都立下了怎樣的赫赫戰功。其中,李世民在《六馬圖贊》一文中,詳細描述了白蹄烏的樣貌:

純黑色,四蹄俱白,平薛仁杲時所乘。

之所以稱為“白蹄烏”,是因為這匹戰馬,全身烏黑,只有四隻馬蹄是雪白色的,這倒是與西楚霸王項羽的“踏雪烏騅”,頗為相似。而且,從“昭陵六駿”的石雕,能夠看出,白蹄烏骨骼強健,四蹄奔騰,呈現出疾馳縱躍之狀,一看就是一匹久經沙場的良駒。所以,“昭陵六駿”,白蹄烏是其中之一。

透過前文的介紹,平定西秦的總體戰役中,最關鍵的一場決定性勝利,當然是第二次“淺水原之戰”。在淺水原之戰中,李世民親率唐軍騎兵,大破西秦主力,徹底扭轉了戰場形勢,佔據了戰場的主動權。

當時,李世民正是騎著這匹“白蹄烏”,率領數十名騎兵,殺入敵陣,擊潰了宗羅睺主力;然後,又是騎著“白蹄烏”,在黃土高原上追擊西秦殘部,兵臨折墌城,一舉拔掉了薛氏政權的根基。所以,這匹白蹄烏,在平定西秦的過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李世民在《六馬圖贊》一文中,這樣稱讚白蹄烏:

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的確,平定西秦,是李唐王朝崛起於東方的關鍵一戰。如果沒能打敗西秦,沒能剿滅薛氏父子,也許,唐王朝就不會成為後來那樣的一個偉大帝國。譬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自己的一組詩作的其中一首——《唐鐃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描述了這場李唐建國第一戰:

涇水黃,隴野茫。負太白,騰天狼。

有鳥鷙立,羽翼張。鉤喙決前,鉅趯傍。

怒飛飢嘯,翾不可當。老雄死,子復良。

巢岐飲渭,肆翱翔。頓地紘,提天綱。

列缺掉幟,招搖耀鋩。鬼神來助,夢嘉祥。

腦塗原野,魄飛揚。星辰復,恢一方。

到目前為止,無論從軍事,還是政治方面,此時的唐王朝,已經完全控制了隴西地區。現在,僅剩最後一件不得不辦的事情,那就是如何處置唐朝的頭號戰犯薛仁杲,以及親信爪牙。

起初,關於如何處置薛仁杲,及其心腹爪牙,唐高祖李淵是夾雜著個人情緒,差點因為意氣用事,釀成大錯。李淵對薛舉、薛仁杲父子,並無好感,不僅沒有好感,甚至可以說是恨之入骨。

自從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唐和西秦正式開戰以來,薛氏父子不知殘殺了多少唐軍將士,無數唐軍將士,盡喪薛氏之手。特別是,第一次“淺水原之戰”,三萬唐軍全軍覆沒。戰後,薛舉更是喪心病狂,用陣亡唐軍將士的屍骨與頭顱,壘成了一座“京觀”。至於薛仁杲,就更不用說了。

薛舉死後,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九月,這段期間,薛仁杲率領西秦軍隊,對唐王朝的西北防線,進行了瘋狂的掃蕩、攻擊。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又有無數的唐軍將士,折損在了薛仁杲手中。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