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彌勒下生,龍華三會,億萬蒼生成佛道。
布袋和尚圓寂之後,他的俗家弟子蔣摩訶,在自己居住的應家山專門建造了一座塔,取名“奉師塔”。
塔中,供奉著陸生畫的布袋和尚像。蔣摩訶題詩曰:
兜率天宮阿逸多,
不離天界降娑婆。
相逢為我安心訣,
萬劫千生一剎那。
彌勒菩薩的本名就叫“阿逸多”。
其後,蔣摩訶雲遊到了鄞縣東鄉小盤山,在山峰高峻處築庵靜修。
他輕易不下山,專門訓練了一隻大黃狗,每當米盡糧絕的時候,他便在狗脖子繫上一百個銅錢,黃狗獨自到街市中糴米馱回,往來二十里,從未出過差錯。
布袋和尚遷化十年之後,有一位奉化人奉吳越國的派遣,到前蜀王國公幹。
他在回來的路上,行至棧道時,竟然邂逅了這個大肚子和尚!當時,那人被嚇了一大跳。
布袋和尚依舊哈哈一笑說:“施主不用驚慌,你並不是白日撞見鬼了。貧僧之所以要與你相見,是想託你捎話給蔣摩訶。”那人說:“蔣摩訶我知道,他就住在應家山。”
布袋和尚說:“不,不,他眼下在鄞縣東鄉小盤山進修呢。”
那人說,“他交差回鄉,正好要先到明州會一個朋友,而明州的治所就在鄞縣,所以很方便。”
布袋和尚笑著說:“貧僧正是知道你要在明州停留,所以才託你的。你見到蔣摩訶,對他說:‘相見之日已近,願自愛!’”
這人回到明州之後找到蔣摩訶,把布袋和尚託轉的口信告訴了他。
蔣摩訶聽了,說:“我已知之。”
於是,蔣摩訶遍訪親友,一一話別,然後沐浴更衣,跏趺端坐在蒲團上,安然而逝,往生到兜率陀天。
摩訶居士死後,就安葬在了明州東鄉小盤山。他的後人,世世代代信佛崇佛,修行之風一直延續了千年。
當時,有一位名叫王仁佶的候補官員,系福建莆田縣人。他在等待任用期間,到江南天興寺遊覽之時,遇到一個大肚子和尚。
那和尚禪杖頭上挑著一隻碩大的布袋,笑嘻嘻走到王仁佶面前,說道:“見過父母官。”
王仁佶一愣,說道:“學生尚未被委任官職,如何是您的父母官?不知大師仙鄉何處?”
那大肚子和尚哈哈一笑,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說完,忽然不見了蹤影。
第二天,王仁佶被委派到奉化縣任縣令。他上任之後不久,在官衙又遇到了那個有幾分神秘的大肚子和尚。
胖和尚笑道:“恭喜恭喜。”
王仁佶合十說道:“大師原來是這奉化人。大師繫世外高人,如何預先曉得下官將任職仙鄉?您是未卜先知,還是……”
胖和尚也不回答,從懷中拿出一圓封書,對王仁佶說:“我七日不來,則可開以看之。”
說完,他又一閃而失,沒了蹤影。
王仁佶是一位誠實的君子,七天過後,未等到那胖和尚,便開啟了圓封,其中有一首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