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楊懷仁這個見多識廣的後世人,也沒想明白雕刻工匠是如何做到的。
所以說絕不要小看古人和古代的工匠,他們的聰明才智和非凡技藝,不但不必後世的工匠差,甚至更加精湛。
想清楚這些,楊懷仁便放鬆下來,既然認定了老戴頭一定會盡心盡力的大造戰船,具體的過程,他便沒有必要去摻和,外行管內行的蠢事,他是不會做的。
跟兄弟們分頭去練兵,挑選未來水軍的兵員一個道理,楊懷仁不懂這些,就讓懂的人去做就好了,怎麼選人怎麼訓練他不用管,只要一年後能有一支合格的水軍就可以。
於是楊懷仁難得清閒了下來,陪著家人住進了杭州的新宅子。
楊家的新宅子地理位置很好,在一個西湖西邊叫做桃源嶺的好地方。
桃源嶺下是一片平坦的山間谷地,一座雙峰山夾在大宅和西湖之間,讓楊懷仁站在家門口就能欣賞西湖美景的願望落空了。
其實大宅離的西湖也不遠,出門散步的話,盞茶的工夫就能走到西里湖,從這裡邊可以把整個西湖的景色包攬眼底了。
只是奇怪的是,雷峰塔和他印象裡的雷峰夕照有些差距,後來才想起來,如今的雷峰塔可不是後世的雷峰塔。
北宋宣和年間雷峰塔因戰亂遭到破壞,是後來重修的,重修的雷峰塔自然可以說是高大上,如今的雷峰塔尖頭細腰的,略顯妖嬈之氣。
大宅西邊則是北高峰,北高峰下便是著名的靈隱寺了。
靈隱寺始建於公元326年的東晉,至今已有近八百年曆史,不過要說名揚天下,還只有幾十年而已。
仁宗慶曆年間,宰相韓琦和參知政事歐陽修奉旨辭契嵩所著《傳法正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記》、《傳法正宗論》三書(合稱《嘉佑集》)並《輔教篇》等入藏。
仁宗准奏下旨傳法院編入《藏經》,並賜契嵩“明教大師”稱號。
自此之後,靈隱寺名聞遐邇,海內外佛教徒紛紛前來探求佛法,靈隱寺自此也成為天下佛教禪宗聖地。
住在這麼個清靜地方,楊家的女眷倒是感到很高興,楊母更是率先差人去靈隱寺送去了一大筆香火供奉錢。
全家人住進大宅,雖然大小連京城裡楊家大宅一半的地面都沒有,但江南的建築明顯要精緻清秀,楊懷仁這種煙火氣很重的人住進去,都隱隱有了一股雅氣。
宅子後邊其實還有一大片空地,後山上依舊蔥蔥郁郁,宅子和後山之間有百畝餘的一片荒草地,種不了莊稼,看山去也沒什麼用處。
楊懷仁看了看,心情忽然大好,這種山上的薄土地種不了莊稼,但可以種些青菜,早就吃慣了自家種的蔬菜,沒有到了江南就要買菜吃的道理。
楊懷仁喬遷新居,除了陪老婆看孩子之外,左右也無事可做,於是便帶著家裡僕子把這片地稍事開墾,支起來大棚,種下了幾十畝新菜。
剩下的地方正好可以用來養雞養豬養羊,食材嘛,自然是自己種的自己養的才最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