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58章:費塵獻策(中)

費塵笑笑,“楊兄莫急,聽小弟說完。

重新啟用一些之前被貶謫的官員,只是其中一個渠道,還有另外的渠道。

咱們大宋現在每三年一次大比,能夠金榜題名考取功名計程車子,每一年有近兩百人,這個數字雖然不高,但積累起來,可就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字了。

加上陛下御賜的一些舉孝廉或者以功勞入仕的人,這樣一來同進以上出身的人,每三年起碼有近三百人。

往長遠了說,三十年就是有三千人,六十年有六千人。如此龐大的科舉入仕計程車子,朝廷也沒有足夠的職位安排他們都當官。

加上咱們大宋的官身是終身制的,所以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官職早就不夠用了,於是造成了目前朝廷官員冗餘,但卻有很多科舉中試計程車子卻得不到官職的情況。

據小弟所知,目前考中進士卻依然沒有等到分配官職,還在家中待招的進士,就有數千人之多。

而官家非常重視這些人的生活,所以不管他們是否出仕,朝廷依然按照最低階品秩的官階,給他們發放俸祿。

這就是朝廷負擔沉重的原因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朝堂上也不是爭論了一次兩次了,很多相公們也想出來很多辦法,可惜都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策。

像章相公就曾經提起,前唐的科舉,每一屆取士的名額不到一百人,所以便提過減少每一屆科舉取士名額的方法,來緩慢解決官員冗餘的問題。

但是這樣做的話,必然會招致很多人的反對,同時對那些正在寒窗苦讀準備科舉計程車子來說,這樣做對他們也是極不公平的。

這就要說到大宋開國時留下來的常例了,咱們大宋開國時朝廷缺少可用之才,加倍取士,那也是時勢所趨。

可後來因為每一屆參加科舉計程車子數量龐大,所以一直以來取士的數量就固定了,知道現在,只聽說過加開恩科多取士的時候,卻從來沒有減少過。

如果現在突然宣佈減少取士名額,那對於那些士子來說,進入仕途就更難了,這必然會讓他們受到打擊,同時讓他們對朝廷也漸漸逝去信心。

這樣做顯然是不可能的,大宋一直都是以文治國,人才多也說明官家治國之策是深得人心的,所以官家也不會同意這種辦法。”

這些楊懷仁也曾經想過,於是問道,“那你有什麼好主意?”

費塵答道,“這其實跟當年大禹治水是一個道理,堵不如疏。與其粗暴的減少每一屆科舉的取士名額,不如讓高中計程車子有地方可以做官。

就像這幾年,一大批原來只能在家待招的進士,被送到了西北之地任職,雖然地方是苦了點,不過能讓更多的人出仕,顯然是讓他們實現了他們最初讀書時的願望,還是有很多人主動要求去西北之地任職的。

從這樣的事例裡,小弟得出一個結論,如果軍中有需要,可以把閒散在家的這一批待招的進士招攬進來。

當然,楊兄也可以用考試的方式進行甄別,合適的留下來就好。小弟相信那麼多待招的人之中,一定也有不少的有志之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