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書法之題(上)

“我知道了,多謝李公公提醒。”陳逸笑著點了點頭,這文淵閣之中都有哪些人,他現在可是一清二楚,同樣,對於他們的心理活動,也是瞭如指掌。

如果有選擇的話,陳逸真的懶得跟這些人見面,直接去藏書樓看書了,只不過現在皇帝有令,他也是不得不從。

他可以在一些事情上,與皇帝討價還價,並且提出要求,但是在這種命令下,他如果違抗的話,那就不給皇上面子了。

陳逸跟隨著小李子,來到了一處閣樓之外,在門外,小李子恭敬的說道:“皇上,陳居士已經到了。”

“哦,快快請陳居士進來。”門內傳來了萬曆皇帝的聲音。

“陳居士,你快快進去吧,雜家就不跟著了。”小李子指了指門口,朝著陳逸說道。

陳逸點頭一笑,拱手謝過小李子之後,走到門前,掀開簾子,抬腳緩緩踏了進去。

踏進來之後,頓時感覺光線有些暗淡,他瞬間適應了過來,抬起頭,向著房間內望去。

此時此刻,房間內坐了有七八人之多,看起來都是年過半百之人,就算有些實際年齡沒有,但是他們的面貌卻是有些蒼老,。

這些人在見到自己之後,或是依然坐在座位之上,或是站了起來,好奇的望著自己,而萬曆皇帝,坐在最上方的主位之上,此時也是正笑呵呵的看著他。

對於明代內閣。陳逸也是有過一番研究,明代內閣的最高領導是輔一人,其次是次輔。也是一人,其餘皆稱群輔,在文淵閣辦公。

這些輔都是各大殿堂的大學士,明朝時,內閣大學士都是正五品,但排名卻是不同,雖然內閣在文淵閣辦公。但是地位最高的卻是中極殿大學士,為輔。次輔則是建極殿大學士,後面的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都是群輔。

在打量這些人的時候,陳逸在其中看到了一位老熟人,內心頓時稍稍一緊,正是在去年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的王錫爵,也就是他在剛剛來到副本世界,看到的那名正在洗澡女子的父親。

這段時間,陳逸與吳公子等人也是在一塊聊過天,自然而然知道了那名洗澡女子的姓名。是王錫爵的小女兒,名叫王清媛。

根據史料記載,王錫爵共有一子三女。其子王衡在科舉中獲第二名榜眼,與王錫爵在科舉中的成績一模一樣,稱之為父子榜眼。

只不過王衡並沒有取得他父親這樣的成就,僅僅只做了翰林院編修,後辭官歸陷隱,最後成為了明代南劇的名家。著有許多雜劇名篇。

其三女,長女。名不詳,嫁中書舍人,次女名王桂,本來許配給一名士人,誰知未嫁那士人先死,後居家守貞,自稱得道飛仙,引得其他士人紛紛拜師。

其三女,名字同樣是不詳,長女何時去世不知,次女王桂在五年前,也就是萬曆八年,公元158o年身死,年僅二十餘歲,那麼他進入副本世界,所遇到的待字閨中的女孩,也只有王錫爵的三女兒王清媛了。

說起來王錫爵也只當了一年多的輔而已,最後朝局太過混亂,因為一些事情,招致朝臣們的憤恨,多次上書申辯無效,隨即連上八份奏章辭去了輔一職,回鄉養老。

只不過在辭去輔一職後,萬曆皇帝依然對王錫爵念念不忘,在萬曆三十五年,特加少保銜,遣官召他赴任,王錫爵三次婉辭不就,萬曆皇帝堅持任用。

最後一些言官仍然沒有忘記對王錫爵的舊恨,紛紛上章彈劾,將此前的舊賬又都搬了出來,王錫爵本不準備就職,看到這些,更加決心杜門養老,萬曆皇帝雖然越加眷顧,可是他就是執意不出。

打量完了房中的眾人之後,陳逸向著坐在位的萬曆皇帝拱了拱手,“見過皇上,打擾了你們的議政,請見諒。”

房間內的眾人看到陳逸的動作以及所說的話語之後,面上不禁露出了一抹異色,如此隨意的與皇上說話,實在是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萬曆皇帝隨意的擺了擺手,“哈哈,陳居士不必客氣,朕也是沒想到,你會第一時間來到這文淵閣,觀看其中的藏書,說起來,古籍善本,確實算得上是珍貴的古物啊。”

“陳居士,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朕依然會授以你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郎中一職,相信以你的才華,不久之後,便會擁有入內閣議事的權力。”隨後,萬曆皇帝又再次開口說道。

聽到萬曆皇帝的話,周圍的一些內閣大臣,面上再次露出了異色,陳逸現在年僅二十餘歲,從皇上對其的重視來看,相信不出幾年,或許就會被升職,入內閣,不到三十歲入內閣,這是什麼概念。

只不過,他們細細品味之後,面上皆是露出了笑容,有可能這是皇上的一次試探而已。

陳逸面上露出了一抹淡笑,他不會去管這是不是萬曆皇帝的試探,因為他從來沒想過參與朝政,“皇上,我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就不會再更改了,我的心都在書畫之上,對於朝政,毫無興趣,在此多謝皇上的恩賜。”

聽到陳逸的話語,萬曆皇帝有些遺憾的點了點頭,以陳逸這種面對他都從容不迫的性格來看,如果踏入朝政之中,他日絕對會成為大明的頂梁之柱,“既然如此,朕也就不強人所難了,來,為你介紹一下,坐在位的是中極殿大學士兼內閣輔申時行。”

“見過申大人。”陳逸笑著說道。對於這幾人的資料,他可以說是一清二楚。

申時行亦是笑著向陳逸頷,一副老好人的樣子。看到申時行如此模樣,陳逸微微一笑,申時行在後世多數批評者的眼中,是一個鼠兩端,八面玲瓏,左右逢源,既無主見。又無能力,更無作為的人。

特別是申時行入主文淵閣的這九年時間裡的作為。與張居正大刀闊斧的改革相比,實在過於平靜,以至於有些波瀾不驚,但是在陳逸看來。正是有著這一種類似於潤滑劑的人物出現,才使得大明帝國的經濟和民生得以短暫的休養。

申時行的不作為,正是其高明之處,像張居正此等沒有獨裁地位,卻有獨裁權力的人物尚且無法改變這個帝國的弊端,他一個既無背景,又無身家的人何以能做到呢,在他看來,大明帝國已經經不起再次折騰了。